全子宫切除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考虑。术前要评估患者、做好肠道准备;手术需麻醉、摆体位、消毒铺巾、切开腹壁、探查盆腔、处理韧带和血管、切除子宫、关闭腹腔;术后要进行一般、切口、饮食、尿管、阴道残端护理,对老年、肥胖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考虑。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既往手术史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评估心功能;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例如,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6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以降低手术风险。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胸片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耐受手术。
2.肠道准备
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
术前一天晚上口服泻药进行肠道清洁,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减少术中污染的机会。
二、手术步骤
1.麻醉
一般采用椎管内麻醉(如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或全身麻醉。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患者有特殊情况不适合椎管内麻醉的,会选择全身麻醉。例如,对于合并脊柱畸形不适合椎管内穿刺的患者,全身麻醉是更合适的选择。
2.体位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即仰卧位,双腿放在腿架上,充分暴露外阴、阴道和宫颈部位,便于手术操作。
3.消毒铺巾
用碘伏等消毒剂对患者的外阴、阴道、宫颈及腹部手术区域进行严格消毒,然后铺上无菌巾单,建立无菌操作环境。
4.切开腹壁
在下腹部做一个适当长度的切口,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耻骨联合上2-3cm处的横切口或纵切口。如果是横切口,沿皮纹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层次,逐层进入腹腔。
5.探查盆腔
进入腹腔后,首先探查盆腔内的情况,包括子宫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如果存在粘连,需要仔细分离粘连组织,避免损伤周围脏器。例如,对于有多次盆腔手术史导致严重粘连的患者,分离粘连时要格外小心,可使用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对肠道等脏器的损伤。
6.处理子宫韧带
依次处理子宫的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骶韧带。以处理圆韧带为例,用血管钳钳夹圆韧带的两端,切断后用7号丝线结扎。处理阔韧带时,要注意保护子宫血管,避免损伤导致出血。主韧带和骶韧带的处理同样需要精细操作,通过钳夹、切断、结扎来切断这些支持子宫的韧带结构。
7.处理子宫血管
如果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需要找到子宫动脉,通常在阔韧带基部的子宫动脉交叉处,用血管钳钳夹后切断,然后结扎。这样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合并有子宫肌瘤等情况的患者,子宫血管的处理尤为重要,要确保结扎牢固,防止术后出血。
8.切除子宫
在处理完子宫的各种韧带和血管后,将子宫从阴道穹窿处切除。如果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操作步骤有所不同,但原理相似,都是通过阴道途径将子宫切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一些子宫较小、无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其腹部无切口,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
9.关闭腹腔
切除子宫后,检查盆腔有无出血点,彻底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组织碎屑等。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关闭腹腔。如果是横切口,要注意对齐皮肤切口,保证缝合美观且牢固。
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测量一次,平稳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因为这类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体位,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年轻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身体恢复;但对于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
2.切口护理
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如果发现切口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一般术后2-3天更换切口敷料,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决定换药的频率。
3.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小时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限制盐分的摄入。
4.尿管护理
术后留置尿管一般2-3天,要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堵塞。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尿管,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5.阴道残端护理
对于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要注意观察阴道残端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碘伏擦洗外阴2次。避免过早进行性生活和重体力劳动,一般建议术后2-3个月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再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特殊人群的考虑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在护理方面要更加注重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可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中出血的风险可能增加。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因为肥胖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要注意观察切口有无脂肪液化等情况。同时,肥胖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较高,要严格按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进行操作,如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但要谨慎使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等。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术后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防止诱发心力衰竭。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术后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控制和监测。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