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不是独立眼病,是多种眼病和全身病共有特征,病因主要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眼部其他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视网膜血管瘤)、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外伤因素(眼部受撞击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闭塞等。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相对较少见,但青少年及成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加,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眼底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时,易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血流,导致血管内压力变化,引发出血。中青年中血压正常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血液成分改变等情况。
视网膜动脉阻塞: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会使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可能引发出血。另外,血管痉挛也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比如情绪剧烈波动、寒冷刺激等因素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在原有动脉轻度狭窄基础上更容易引发眼底出血。
眼部其他疾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新生血管破裂是导致眼底出血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黄斑区的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变,新生血管形成后较为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视网膜相对变薄、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容易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破裂会引起眼底出血。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高度近视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眼轴不断延长,眼底病变逐渐加重,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视网膜血管瘤:多为先天性疾病,视网膜上的血管瘤异常扩张,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相对少见,可通过眼底检查发现异常的血管瘤病灶。
全身系统性疾病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血管壁弹性减退,当血压波动较大时,硬化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都是眼底出血的高危人群,且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眼底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白血病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会影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包括血小板,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受影响,容易出现眼底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小板等血细胞生成减少,也会导致眼底出血风险增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破坏过多,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极易发生眼底出血等出血表现。
心血管疾病:比如动脉硬化,除了影响视网膜动脉外,全身动脉的硬化也可能反映出眼底血管的病变情况,进而增加眼底出血风险。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如果伴有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障碍,也可能间接引发眼底出血。
外伤因素
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时,可直接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无论是儿童玩耍时的意外撞击还是成年人的外伤事件,眼部外伤都是引起眼底出血的一个明确病因,外伤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出血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眼部外伤可能会造成大量眼底出血,甚至影响视力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