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湿气重受多因素影响,环境方面气候潮湿、居住环境潮湿会致湿气入侵;饮食上过度食生冷油腻、饮酒过度会损伤脾胃致水湿停滞;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熬夜会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致湿气积聚;体质上脾虚、阳虚体质者运化水湿能力弱易致湿气重;疾病方面某些慢性疾病会影响水湿代谢致湿气重,需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
一、环境因素
(一)气候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南方地区梅雨季时空气湿度大,人体容易受湿气侵袭。研究表明,当空气相对湿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如>70%)时,人体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更易让外界湿气入侵体内。从中医角度看,湿属阴邪,与长夏季节相应,若长夏之时气候湿盛,人体就容易受其影响而湿气重。
(二)居住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潮湿,像地下室等通风不良且湿度高的地方,长期居住其中会使人体不断接触潮湿的环境,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例如,一些老旧居民楼没有良好的防潮措施,室内相对湿度较高,居住者患湿气重相关不适症状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二、饮食因素
(一)过食生冷油腻
经常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大量冰镇饮品、生食等,以及油腻厚味之品,像油炸食品、肥肉等,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脾胃功能受损后,其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从而导致湿气重。比如,长期大量吃冰淇淋的人群,脾胃受寒,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容易出现腹胀、便溏等湿气重的表现。
(二)饮酒过度
过量饮酒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酒精需要通过脾胃等脏腑进行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脾胃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水湿的代谢,导致湿气内生。有研究发现,长期酗酒者发生脾胃功能失调进而湿气重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饮酒或适量饮酒者。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减弱。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和脾胃的运化,若运动量过少,就会导致水湿代谢障碍,湿气在体内逐渐积聚。例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缺乏运动,往往容易出现身体沉重、乏力等湿气重的表现。
(二)熬夜
熬夜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物钟和脏腑功能。中医认为,夜间是人体脏腑进行修复和代谢的重要时间,熬夜会干扰脾胃等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湿气重。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舌苔厚腻等湿气重的症状。
四、体质因素
(一)脾虚体质
本身脾胃虚弱的人,运化水湿的功能较差,水湿容易在体内停滞。脾虚的形成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也可能是后天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例如,一些先天脾胃功能较弱的儿童,若喂养不当,更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而对于成年脾虚体质者,日常饮食不注意、劳累过度等都可能加重湿气重的状况。
(二)阳虚体质
阳气不足的人,温煦机体的功能减弱,也会影响水湿的代谢。阳气亏虚,不能很好地推动水湿的运化,就容易导致水湿内停。阳虚体质的人群在寒冷季节更容易感觉身体怕冷、困倦,同时伴有湿气重的表现,如肢体浮肿、大便溏薄等。
五、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会影响人体的水湿代谢,从而导致湿气重。例如,患有慢性胃肠炎的患者,脾胃功能长期受损,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也可能出现水湿代谢障碍,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患者本身各脏腑功能衰退,若同时患有影响水湿代谢的疾病,更容易出现湿气重的问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改善湿气重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