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上颌窦炎症需先明确病情,通过观察症状、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估,可采取鼻腔冲洗、体位引流等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当规范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相关结构异常时考虑手术,如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等,儿童与成人在治疗上有不同需注意的方面。
一、明确病情评估
1.症状表现观察
年龄方面:儿童患有左侧上颌窦炎症时,可能表现为发热、鼻塞、流脓涕、面部肿胀不适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成人则多有单侧鼻塞、流脓涕、面颊部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疼痛特点可能因炎症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上颌窦炎症的症状,比如吸烟会刺激鼻腔和鼻窦黏膜,导致黏膜水肿,影响鼻窦引流。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那么发生上颌窦炎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过敏性鼻炎会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影响鼻窦开口的通气和引流。
通过鼻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左侧上颌窦开口及窦腔内情况,看是否有黏膜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鼻窦CT检查能清晰显示左侧上颌窦的形态、窦腔内是否有积液、黏膜增厚程度等,有助于明确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鼻腔冲洗
年龄方面: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呛咳等情况。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每天1-2次。通过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窦的引流。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冲洗时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因水温过低引起不适。
成人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或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同样能起到清洁鼻腔、促进鼻窦引流的作用。
2.体位引流
根据左侧上颌窦的解剖位置,采取适当的体位使上颌窦开口处于高位,利于引流。例如,患侧向上卧位时,左侧上颌窦开口相对处于较高位置,有助于窦腔内的脓液引流出来。年龄较小的儿童在采取体位引流时需要家长协助,确保体位正确且安全。
三、药物治疗原则
1.抗生素使用
如果考虑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对于儿童,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的药物;成人则可根据药敏试验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需注意,不能自行滥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黏膜肿胀,改善鼻窦开口的通气。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低剂量鼻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成人也可根据病情使用相应的鼻用糖皮质激素,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干燥等。
3.黏液促排剂
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窦腔内黏液的排出,改善鼻窦的引流。儿童和成人都可以使用,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四、手术治疗情况
1.手术指征
当左侧上颌窦炎症经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上颌窦息肉、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鼻窦CT显示左侧上颌窦有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影响引流,或者经过3个月以上的规范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改善,就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等。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是比较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鼻内镜能够清晰地观察并开放上颌窦开口,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窦的引流和通气。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成人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病情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