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孕期孕妇不良因素影响致胎儿肾阳不足;年老体衰时脏腑功能衰退,肾中精气自然衰减致肾阳亏虚;久病伤肾,如慢性肾病、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耗损正气累及肾而损伤肾阳;外邪侵袭,长期处于寒冷环境寒邪直中肾脏损伤肾阳;房劳过度,频繁性生活耗伤肾精致肾阳亏虚;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或过度节食损伤肾阳。
一、先天禀赋不足
(一)胎儿时期因素
如果孕妇在孕期体质较差,或者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比如遭受严重的精神刺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可能会影响胎儿先天的肾阳充盛情况,导致胎儿出生后存在肾阳虚的体质基础。从中医理论角度看,肾为先天之本,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先天之精,若先天之精不足,肾阳也就难以充分充养。
二、年老体衰
(一)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也不例外。肾中精气会自然衰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里的阴气包括肾阳,随着年龄增长,肾阳逐渐亏虚,出现一系列年老体衰相关的肾阳虚表现,如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
三、久病伤肾
(一)慢性疾病对肾阳的耗损
1.慢性肾病: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疾病迁延不愈,长期的肾脏病变会影响肾的阳气功能。肾脏本身是藏精、主水液代谢等功能的重要脏器,当肾脏长期患病时,肾阳的温煦、气化等功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肾阳亏虚。研究表明,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阳不足表现,如肾功能减退、怕冷、水肿等症状与肾阳虚相关。
2.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像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疾病长期消耗人体正气,尤其是病久累及肾脏时,会损伤肾阳。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肺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肾的功能,导致肾阳虚弱。因为肺与肾在生理上存在密切联系,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相互协作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肺久病则及肾,出现肾阳不足。
四、外邪侵袭
(一)寒邪侵袭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寒邪侵袭人体,易伤阳气,尤其是肾阳。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易损伤人体阳气。当人体长时间受到寒邪侵犯,如在寒冷地区生活工作,或者衣着单薄受寒等,寒邪直中肾脏,损伤肾阳,导致肾阳亏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例如一些长期在寒冷水域作业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肾阳虚相关表现。
五、房劳过度
(一)过度性生活对肾阳的影响
性生活不节制,频繁的性生活会耗伤肾精,而肾中精气是肾阳的物质基础,肾精耗损过多则会导致肾阳亏虚。中医有“肾藏精”“精生髓,髓化气”的理论,过度房劳使肾精流失,肾阳失去精的充养,就会出现肾阳虚的情况,如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等肾阳虚表现。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如果不注意节制性生活,更容易因房劳过度而损伤肾阳。
六、饮食不节
(一)不合理饮食对肾阳的损伤
1.过食生冷寒凉食物:长期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苦瓜等,会损伤人体阳气,其中肾阳首当其冲。生冷寒凉之品易损伤脾胃阳气,而脾阳与肾阳相互依存,脾阳不足会影响肾阳的温煦功能,导致肾阳亏虚。例如一些喜好食用冰镇饮品的人群,容易出现畏寒、腹泻等肾阳虚兼脾胃阳虚的表现。
2.过度节食: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充分充养肾脏,进而影响肾阳的充盛。人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维持脏腑功能,肾阳的维持也依赖于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过度节食使肾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滋养,易出现肾阳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