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迁延等引起,病因有胆囊结石、细菌感染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超声等辅助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反复发作等情况,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胆囊炎的定义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胆囊炎病史。胆囊壁会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胆囊功能异常。
二、病因
1.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结石可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成分刺激胆囊壁,促使炎症发生。
2.细菌感染:肠道细菌可经胆道逆行感染胆囊,或血行感染胆囊,反复的细菌感染会导致胆囊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3.其他因素: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肥胖等可能增加慢性胆囊炎的发生风险。年龄因素也是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胆囊功能逐渐减退,发生慢性胆囊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慢性胆囊炎,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加重。部分患者腹痛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等。
消化不良:患者可出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分泌、排泄异常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2.体征:部分患者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墨菲征可呈阳性(检查者将左手放在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深呼吸,若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但体征可能不明显。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如腹痛的发作情况、与饮食的关系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上腹有无压痛、墨菲征等情况。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胆囊的大小、壁的厚度、有无结石等。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表现可为胆囊壁增厚(一般大于3mm)、胆囊萎缩或胆囊壁毛糙等。
腹部CT或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五、治疗与管理
1.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以减少胆囊的刺激,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囊炎症。对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
2.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反复发作、胆囊功能严重受损(如胆囊萎缩、胆囊无功能等)或合并有胆囊结石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胆囊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身体各方面尚未发育完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孕妇:孕妇患慢性胆囊炎时,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非手术治疗为主,如饮食调整等。若病情严重需手术,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手术治疗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非手术治疗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