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病因、症状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方面存在差异,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吹风受凉致风寒袭表,恶寒重发热轻等,治以辛温解表;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引起,发热重恶寒轻等,治以辛凉解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不同感冒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病因方面
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秋冬季节较为常见,主要是人体劳累、腠理疏松时,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从中医角度看,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导致肺气失宣。例如,长时间在寒冷且有风的环境中劳作或活动后,易患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春夏季节气候温暖多风时易发病。外界风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风热犯表,热邪壅盛,肺失清肃而发病。比如,在炎热天气里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后处于温差较大环境,容易引发风热感冒。
二、症状表现差异
(一)发热与恶寒程度
风寒感冒:一般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怕冷明显,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或不发热,但怕冷的主观感受较为突出。例如,患者会裹得很厚仍觉得寒冷,测量体温可能在38℃左右,恶寒症状比发热更明显。
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体温往往较高,多在38.5℃以上,有明显发热感,怕冷的感觉相对较轻。比如,患者会自觉发热明显,虽也有怕冷,但穿的衣物相对风寒感冒患者少一些,体温升高较显著。
(二)头部症状
风寒感冒:头痛较为明显,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闷痛,疼痛部位可累及整个头部。是因为风寒之邪凝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疼痛。
风热感冒:头痛相对较轻,疼痛多为胀痛,部位以头额部为主。这是由于风热之邪上扰清窍,导致头部经络气血受扰但程度相对风寒感冒轻。
(三)咳嗽咳痰情况
风寒感冒: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因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津液凝聚成痰,所以痰液稀薄色白。
风热感冒:咳嗽咳痰不爽,痰黄黏稠。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邪煎灼津液为痰,所以痰液色黄且黏稠,不易咳出。
(四)其他症状
风寒感冒:流清涕,鼻塞明显,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象多浮紧。例如,流涕清稀如水,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喜欢喝热水来缓解不适。
风热感冒:流黄涕,鼻塞较明显但鼻涕质地相对稠厚,口渴明显,舌苔薄黄,脉象多浮数。比如,流涕发黄发黏,口渴想大量饮水,舌苔呈现薄黄色,脉搏跳动相对较快。
三、治疗原则区别
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发汗来驱散风寒之邪,使肺气恢复宣降功能。可选用一些辛温的中药材,如麻黄、桂枝等,帮助人体出汗,从而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通过疏散风热之邪来达到治疗目的,使肺的清肃功能恢复正常。常用辛凉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等,以疏散风热,减轻风热感冒的相关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体质特殊,风寒感冒时要注意避免再次受凉,保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多喝温水。风热感冒时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较高需及时就医,同时避免儿童过度活动加重风热症状,饮食上也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风寒感冒时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加重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因为老年人抵抗力较弱,风寒之邪容易进一步侵袭肺部等脏器。风热感冒时要关注其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发热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孕妇:孕妇患风寒感冒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辛温解表药物过量或不当,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如通过适当保暖、多休息来缓解。风热感冒时同样要谨慎用药,若需要用药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