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V1导联R/S≥1、重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和其他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肺心病及通过心电图改变程度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且心电图有相关表现提示肺心病可能,右心室肥大表现越明显病情越重。
一、肺心病心电图特点之主要表现
1.右心室肥大表现
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这是因为肺心病时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除极向量增大,导致电轴右偏。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中,电轴右偏都是肺心病右心室肥大的重要电生理表现之一。例如,对于有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肺部长期处于通气功能障碍状态,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泵血,更容易出现电轴右偏。
V1导联R/S≥1:正常情况下V1导联R/S<1,当右心室肥大时,V1导联的R波增高,S波变浅,导致R/S≥1。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心脏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肺心病时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V1导联R/S≥1仍是右心室肥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合并肺心病的患者,这种心电图表现也较为常见。
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呈rS型)。顺钟向转位是由于右心室肥大,心前区导联的QRS向量环向右向后移位,导致V5导联R波降低,S波加深。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这种心电图改变的机制相同,但女性患者可能由于胸廓等解剖结构的差异,在判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于长期吸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男性患者,肺心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心电图出现重度顺钟向转位的可能性也更大。
肺型P波:P波高尖,振幅≥0.25mV,在Ⅱ、Ⅲ、aVF导联较明显。这是由于右心房肥大,心房除极时间延长,电压增高。在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肺心病时更容易出现肺型P波。对于有高血压病史同时合并肺心病的患者,肺型P波的出现可能提示右心房负荷进一步加重。
2.其他表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如V1导联呈rsR’型,Ⅰ导联S波增宽等。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心肺功能长期处于较高负荷状态,更容易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对于有冠心病病史同时并发肺心病的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出现可能提示心脏传导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肺心病心电图特点的临床意义
1.辅助诊断
心电图的这些特点对于肺心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观察患者心电图是否存在右心室肥大的相关表现以及其他特异性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当患者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同时心电图出现电轴右偏、V1导联R/S≥1、肺型P波等表现时,高度提示肺心病的可能。在儿童肺心病患者中,虽然其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结合其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和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也有助于辅助诊断。对于妊娠期合并肺心病的女性患者,心电图的这些特点同样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重要线索,因为妊娠期女性的心肺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需要综合心电图等检查来判断是否合并肺心病。
2.病情评估
心电图的改变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右心室肥大的表现越明显,如电轴显著右偏、V1导联R/S明显增高、肺型P波振幅显著增高等,往往提示患者右心负荷较重,病情相对较严重。在不同病史的患者中,对于有多次肺心病急性发作病史的患者,其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更为显著,病情评估也需要更加谨慎。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心电图的改变可能会逐渐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来评估病情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