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阴道裂伤,需从孕期、分娩期、产后及特殊人群等方面采取措施。孕期合理控重、做盆底肌锻炼;分娩期正确接生、关注产程;产后注意会阴护理、适度康复;高龄产妇和有阴道相关病史产妇需更细致应对。
一、孕期预防
1.合理控制体重
孕期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研究表明,胎儿过大是导致阴道裂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一般建议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公斤左右(根据孕前体重指数等情况有所调整)。通过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胎儿维持合理体重,降低阴道裂伤风险。
2.做好盆底肌锻炼
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有助于在分娩时更好地应对胎儿通过产道的压力。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是凯格尔运动,孕妇可以平卧在床上,收缩盆底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这种锻炼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长期坚持有助于预防阴道裂伤。
二、分娩期预防
1.正确接生操作
助产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接生技巧。在胎儿即将娩出时,要根据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缓慢、均匀地协助胎儿娩出,避免胎儿过快娩出导致阴道突然受到过大压力而发生裂伤。例如,当胎头拨露时,要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和用力,助产士要轻柔地保护会阴,利用会阴切开等技术(在必要且符合指征时)来减少会阴及阴道裂伤的发生风险。对于经产妇等有一定分娩经验的孕妇,助产人员更要密切关注产程变化,及时采取恰当的接生措施。
2.关注产程进展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产程进展情况。产程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增加阴道裂伤风险。如果产程过长,产妇会因为过度用力等原因导致会阴等部位组织韧性下降;而产程过短则可能使胎儿过快通过产道。医护人员要通过胎心监护、宫口扩张情况等监测手段,及时发现产程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必要时进行剖宫产等,以保障母婴安全,降低阴道裂伤发生几率。
三、产后预防
1.注意会阴护理
产后要做好会阴部位的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可使用碘伏等消毒液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会阴擦洗,每天1-2次,防止会阴伤口感染。如果有会阴侧切或裂伤伤口,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处理。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少对会阴部位的压迫,促进会阴伤口恢复,降低因伤口愈合不良引发阴道相关问题的风险。
2.适度进行产后康复
产后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度进行产后康复训练。一般在产后42天左右身体基本恢复后,可以逐渐开始一些有助于盆底肌恢复的康复锻炼。例如,继续进行凯格尔运动,并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产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功能,预防因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导致的阴道相关问题,包括预防阴道裂伤相关的后续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尤其是盆底肌等组织的弹性和力量可能不如年轻产妇。在孕期要更加严格控制体重,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助产人员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接生操作,产后要更积极地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以降低阴道裂伤风险。因为高龄产妇发生胎儿过大、产程异常等情况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各环节的预防措施都要更加细致。
2.有阴道相关病史产妇
对于既往有阴道裂伤史、阴道炎等阴道相关疾病史的产妇,孕期要更加注重阴道局部的护理和健康管理。在孕前要积极治疗阴道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妊娠。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阴道情况,分娩时要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既往病史,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阴道裂伤措施,如在分娩过程中更轻柔地操作等,产后要加强会阴及阴道的护理和康复训练,防止旧病复发或再次发生阴道裂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