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可通过症状表现(鼻部症状、局部疼痛或头痛)、病史询问(既往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及过敏史)、体征检查(前鼻镜、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进行诊断,不同类型鼻窦炎有不同症状表现,病史对判断病因有重要意义,体征检查能直观看到鼻黏膜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等情况。
一、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
鼻塞:程度可轻可重,儿童由于鼻腔较窄,鼻塞可能更明显,可单侧或双侧鼻塞,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
流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量多少不一。急性鼻窦炎时流涕症状较为明显,慢性鼻窦炎也会有较多脓涕,部分患者可向后流入咽部,导致咽部不适、咳嗽等。
嗅觉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对气味反应不敏感,如闻不到常见的香味等。
2.局部疼痛或头痛
急性鼻窦炎:
急性上颌窦炎:疼痛多在面颊部,可伴有牙痛,疼痛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晨起轻,午后重。
急性筛窦炎:疼痛一般较轻,可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
急性额窦炎:典型的表现是晨起头痛逐渐加重,中午最剧烈,午后逐渐减轻,夜间可完全缓解。
急性蝶窦炎:疼痛可位于眼球深部或枕部,疼痛特点较不典型,可表现为头顶痛或后脑勺痛等。
慢性鼻窦炎:头痛症状相对急性鼻窦炎较轻,可有头部沉重感、压迫感等。
二、病史询问
1.既往病史
鼻炎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等病史,发生鼻窦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黏膜长期处于过敏状态,容易出现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进而增加鼻窦炎的发病几率,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未得到良好控制,更易引发鼻窦炎。
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急性鼻窦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后出现鼻部症状加重,持续不缓解,就要考虑鼻窦炎的可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上呼吸道感染后如果鼻部症状超过10天仍未改善,需警惕鼻窦炎。
2.过敏史: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鼻窦炎,因为过敏反应会累及鼻黏膜,导致鼻黏膜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增加鼻窦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患有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其气道和鼻黏膜往往都存在炎症,相互影响,更容易出现鼻窦炎。
三、体征检查
1.前鼻镜检查
医生通过前鼻镜观察鼻黏膜情况,急性鼻窦炎时鼻黏膜充血、肿胀明显,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儿童进行前鼻镜检查时要特别小心,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可呈苍白、水肿或肥厚状,中鼻道可见息肉样变或脓性分泌物。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地看到鼻窦内的情况,如窦腔是否有黏膜增厚、积液、息肉形成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一般在必要时才进行该项检查,并且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急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可见窦腔密度增高,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见窦腔黏膜增厚、窦腔变小等。
鼻窦MRI:一般在怀疑有鼻窦肿瘤等其他病变时才会考虑进行,对于单纯鼻窦炎的诊断,鼻窦CT更为常用。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鼻窦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儿童急性鼻窦炎时这种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等。
慢性鼻窦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感染急性发作,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2.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
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鼻窦炎患者,可进行鼻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例如,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儿童进行鼻分泌物采集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