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测量是青光眼诊断重要指标,正常眼压范围有差异,测量方法多样;眼底检查包括视盘形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情况;视野检查是关键,不同年龄正常视野范围不同;房角检查可明确房角类型,不同年龄人群房角结构有差异,相关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查房角。
一、眼压测量
眼压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但眼压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青光眼,因为部分正常人眼压可能高于21mmHg(高眼压症);而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测量眼压的方法主要有压陷式眼压计测量法、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法等。例如,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准确测量眼压的方法,其测量值相对可靠,能较为精确地反映眼内压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眼压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的眼压可能相对较低,但也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波动。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眼压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患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眼底检查
1.视盘形态检查: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可能会出现杯盘比增大的情况。杯盘比是指视盘上视神经凹陷(杯)与整个视盘直径(盘)的比值,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随着病情进展,杯盘比会逐渐增大,当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时,需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可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视盘形态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视盘相对较小,杯盘比也可能相对较小,但如果出现异常增大情况,也需进一步排查。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眼底血管,进而影响视盘形态,所以更要定期进行眼底视盘形态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相关的视盘改变。
2.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可以通过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会变薄,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神经纤维层变薄可能已经出现。OCT检查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也有正常的生理范围,例如儿童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对于患有高度近视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本身可能与正常人不同,在诊断青光眼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因基础眼部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而造成误诊或漏诊。
三、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的关键检查之一。青光眼患者典型的视野改变包括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管状视野等。常用的视野检查方法有静态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等。例如,Humphrey视野分析仪是临床常用的视野检查设备,能够较为全面地检测患者的视野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视野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视野范围相对成人较小,但也有其正常的发育曲线。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视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缩小,但青光眼导致的视野缺损与生理性视野缩小有明显区别。对于患有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视野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野缺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视功能。
四、房角检查
房角检查可以明确房角是开角还是闭角。开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开放的,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关闭的。通过前房角镜检查可以观察房角的形态、宽窄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房角的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例如婴幼儿的房角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与成人房角结构有所不同。对于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都需要关注房角情况,尤其是在青春期等房角可能发生变化的时期。对于患有眼部其他疾病如葡萄膜炎的患者,炎症可能影响房角结构,导致房角粘连等改变,进而影响眼压和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所以这类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房角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房角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