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排查需从症状表现、眼压测量、眼底检查、房角检查等方面进行。症状表现有视力变化、视野缺损、眼胀头痛等;眼压测量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眼压升高是重要危险因素但非唯一;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杯盘比增大等改变;房角检查可观察房角结构及不同类型青光眼房角特点;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有家族史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要观察特殊表现,老年人易受其他疾病影响,家族史人群需定期检查。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视力变化:青光眼早期可能视力无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这是因为青光眼导致眼内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影响视觉传导。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不影响中央视力时,视力可正常,但周边视野逐渐缩小;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视力会突然急剧下降,可降至指数或手动。
2.视野缺损:视野是眼睛注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青光眼患者常出现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管状视野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不同类型青光眼视野缺损表现有所差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缺损多从鼻侧开始逐渐向心性缩小;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视野缺损更为明显,可出现象限性或偏盲性视野缺损。
3.眼胀头痛:部分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眼胀、头痛症状。眼内压升高可引起眼球胀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尤其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头痛较为剧烈,常被误认为是偏头痛而延误诊治。
二、眼压测量
1.眼压数值: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眼压都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存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测量眼压可通过压陷式眼压计、压平式眼压计等方法。24小时眼压监测对于诊断青光眼更有价值,因为有些患者眼压可能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有波动,单次眼压测量正常不能排除青光眼。
2.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眼压升高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出现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三、眼底检查
1.视神经改变: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检查视神经。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杯盘比(C/D)会增大,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当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时,需高度怀疑青光眼。随着病情进展,视神经纤维层会出现变薄、缺损等改变。
2.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可更精确地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会明显减少,这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四、房角检查
1.房角结构: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重要通道。通过前房角镜检查可观察房角的开放或关闭情况。根据房角的形态和宽窄,可分为不同的房角类型,如窄房角、宽房角等。
2.不同类型青光眼房角特点: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房角关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角通常是开放的,但存在小梁网等房水引流系统的功能异常;先天性青光眼房角发育异常。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先天性青光眼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畏光、流泪、眼球增大等表现。儿童青光眼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眼压、眼底、视野等多方面因素,因为儿童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老年人: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如白内障、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老年人出现视力下降、眼胀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全面的青光眼相关检查,因为老年人的视神经对眼压升高的耐受性可能不同,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
3.具有青光眼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眼压、眼底等青光眼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因为遗传因素在青光眼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这类人群比一般人群患青光眼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