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药物治疗中,非侵袭性用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侵袭性用强效药如两性霉素B;手术治疗里,非侵袭性行病变清除术及术后处理,侵袭性需紧急手术清创;辅助治疗要提高免疫力,非侵袭性和侵袭性患者提高免疫力方式有别,儿童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更精细护理。
一、药物治疗
(一)抗真菌药物
1.病情较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对于曲霉菌性鼻窦炎等病情较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伊曲康唑等药物,有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对部分曲霉菌性鼻窦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但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患者也需要调整剂量,儿童使用时要格外谨慎,需根据体重等因素严格评估用药安全性。
2.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病情凶险,多需使用强效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等。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真菌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不过两性霉素B有较多不良反应,如肾毒性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两性霉素B时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一)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
1.病变清除术
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主要是彻底清除鼻窦内的真菌病变组织、分泌物及肉芽等。通过鼻内镜手术,可在清晰的视野下操作,尽可能保留正常的鼻窦黏膜。例如对于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行上颌窦开放术,清除窦内的真菌团块等病变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眼眶、视神经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因为儿童鼻窦及周围结构尚在发育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术后处理
术后需要定期复诊,清理术腔,防止术腔粘连和真菌复发。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家长要协助儿童进行鼻腔的护理,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但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鼻腔黏膜。
(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
1.紧急手术清创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清创。手术要广泛清除鼻腔、鼻窦内的坏死组织、真菌团块等。例如对于累及眼眶的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需行眶内容物部分摘除等手术,同时清除鼻窦内病变。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不仅要清除局部病变,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儿童患者如果是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更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辅助治疗
(一)提高免疫力
1.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成人,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儿童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苹果等)、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等。成人则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儿童可以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充足睡眠对于免疫力的维持也非常重要,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时间不同,婴儿一般需要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等。
2.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除了上述提高免疫力的措施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要评估是否可以调整用药,在控制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儿童患者如果是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且免疫力低下,除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外,家长要更加精心护理,防止患儿发生其他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