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有呕吐、胃蠕动波、腹痛、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表现,不同年龄和病史因素下各表现有不同特点及发生机制,呕吐多在下午或晚间量大含宿食(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可能含胆汁),可见胃蠕动波是胃蠕动增强克服梗阻所致,初期上腹部胀满后阵发性绞痛由胃蠕动增强及胃内压力增高引起,长期呕吐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儿童和老年及不同病史患者在各表现上有相应差异。
一、呕吐
1.特点:是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呕吐物含有大量宿食,有酸臭味,但是不含胆汁(若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可能会有胆汁)。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呕吐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幽门梗阻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此类呕吐,需高度警惕先天性幽门肥厚等疾病,其呕吐特点可能与成人相似但需结合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判断。
病史因素: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幽门梗阻时,呕吐症状往往在溃疡病基础上逐渐加重;有胃癌病史的患者出现幽门梗阻,呕吐可能是肿瘤导致幽门狭窄引起,且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2.发生机制:由于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排出受阻,大量食物在胃内潴留,超过胃的容量和排空能力后就会发生呕吐。
二、胃蠕动波
1.表现:可见到自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有时甚至可以看到胃型。
性别因素:性别对胃蠕动波的观察无明显差异,主要是通过腹部视诊发现。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胃部负担,导致幽门梗阻,进而更容易观察到胃蠕动波;而规律饮食的人群相对发生幽门梗阻及出现胃蠕动波的几率较低,但一旦发生,胃蠕动波的表现与其他人群类似。
2.发生机制:胃蠕动增强以克服梗阻,从而形成可见的胃蠕动波。
三、腹痛
1.特点:初期上腹部会出现胀满不适,随后可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年龄因素:儿童幽门梗阻引起的腹痛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可能不同,腹痛表现可能不如中青年典型,但仍会有腹部不适等表现。
病史因素: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发生幽门梗阻时,腹痛可能是在原有溃疡疼痛规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如疼痛节律性消失等;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出现幽门梗阻,腹痛可能与手术导致的粘连等因素有关。
2.发生机制:胃蠕动增强时的强烈收缩以及胃内压力增高均可引起腹痛。
四、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表现:由于长期呕吐,大量丢失胃液,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患者可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心律失常等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更差,脱水可迅速导致儿童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囟门凹陷等;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后更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如低钾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危及生命。
病史因素: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发生幽门梗阻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原有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电解质紊乱的调节能力;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后纠正起来更为困难。
2.发生机制:呕吐丢失大量含钾、氯的胃液,导致钾、氯丢失过多,引起电解质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五、营养不良
1.表现:长期幽门梗阻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幽门梗阻导致的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身高、体重的增长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老年患者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发生营养不良后康复相对困难,且易并发多种并发症。
病史因素:有恶性肿瘤病史导致幽门梗阻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会更为严重,因为肿瘤本身是消耗性疾病,再加上幽门梗阻影响进食,会加速营养不良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