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前置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引发早产的机制包括局部刺激和感染因素;胎盘前置孕妇早产发生率高,受孕周、出血量、孕妇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胎盘前置孕妇可通过孕期监测(超声、宫颈长度监测)、自身保健(休息活动、避免刺激)、医疗干预(药物治疗、宫颈环扎术)来预防早产,了解相关内容对降低早产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意义重大。
胎盘前置引发早产的机制
局部刺激:胎盘前置时,胎盘附着部位靠近宫颈内口,容易引起子宫下段的扩张和收缩。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血窦开放,局部的炎症反应等会刺激子宫产生收缩。例如,胎盘前置处的蜕膜血管丰富但发育不良,当子宫收缩时,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相对位移可能导致出血,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
感染因素:胎盘前置时,宫颈口相对开放,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宫内感染可激活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炎症介质会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引发早产。研究表明,胎盘前置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概率增加,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的重要诱发因素。
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发生率:胎盘前置孕妇发生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一般来说,胎盘前置孕妇早产发生率可达到50%左右甚至更高。
影响因素
孕周:孕周越小,早产的风险越高。例如,妊娠28-32周发生胎盘前置的孕妇,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孕周越小,胎儿各器官发育越不成熟,早产对胎儿的影响越大。
出血量:胎盘前置孕妇如果出现反复阴道流血,会导致孕妇贫血等情况,同时也会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大量出血时,孕妇的应激反应会促使子宫加快收缩频率,从而增加早产的发生几率。
孕妇年龄:年轻孕妇相对来说子宫肌层的稳定性可能相对较差,而且自身的修复和应对妊娠异常情况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弱。而高龄孕妇本身存在一些妊娠相关的并发症风险增加,在胎盘前置的情况下,早产风险也会升高。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加重子宫的应激反应,增加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风险。例如,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同时还会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加。
胎盘前置孕妇预防早产的措施
孕期监测
超声监测: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密切观察胎盘的位置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可以了解胎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变化,以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的成熟度。一般建议胎盘前置孕妇每2-4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宫颈长度监测: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是预测早产的重要指标。胎盘前置孕妇宫颈长度缩短提示早产风险增加。如果宫颈长度小于25mm,早产风险明显升高,此时需要加强孕期管理,必要时采取宫颈环扎等措施来预防早产。
孕妇自身保健
休息与活动:胎盘前置孕妇需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同时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胎盘的血供,减少子宫收缩。一般建议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10小时。
避免刺激:要避免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引发阴道流血,增加早产风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时用力排便而诱发子宫收缩。
医疗干预
药物治疗:对于有早产迹象的胎盘前置孕妇,可能会使用一些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如利托君等。但药物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例如,使用利托君时需要监测孕妇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宫颈环扎术:对于宫颈长度明显缩短,有早产高危因素的胎盘前置孕妇,可以考虑在孕中期行宫颈环扎术。宫颈环扎术可以紧闭宫颈内口,减少子宫下段的扩张,从而降低早产的发生几率。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胎膜早破等,需要严格评估后决定是否实施。
胎盘前置与早产密切相关,了解胎盘前置引发早产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胎盘前置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