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的相关情况包括临床症状与体征有腹痛(持续剧烈上腹部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等)、腹膜炎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有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超正常值3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儿童需参考其正常范围)、CRP(发病48小时后明显升高>150mg/L提示胰腺坏死可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影像学检查有腹部B超(初步观察但早期轻症可能不典型且受肠气干扰)、增强CT(诊断重要方法可明确胰腺坏死等情况,儿童需控辐射剂量);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分轻症(具备表现生化改变无器官功能障碍等)和重症(有局部并发症和/或器官衰竭,器官衰竭依据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需综合评估)。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一)腹痛
多数重症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腹痛的发生与胰腺自身的炎症刺激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对于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疼痛相关的行为表现,如哭闹、躁动等。
(二)腹膜炎体征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提示胰腺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累及。这是因为胰腺炎症渗出刺激腹膜,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酒者,其腹膜炎体征出现可能更早或更明显,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一)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但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血清脂肪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对重症胰腺炎有诊断意义。但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基础水平可能有差异,儿童的酶学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儿童相应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来判断。
(二)C反应蛋白(CRP)
CRP在发病48小时后明显升高,>150mg/L提示胰腺坏死的可能性较大。CRP的变化能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性别患者CRP升高的机制无本质差异,但需结合整体病情综合分析。
(三)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对于有基础感染病史或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需警惕合并感染的可能,进一步排查感染灶。
三、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B超
可初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有无胰腺周围积液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轻症胰腺炎可能显示不典型,且受肠气干扰较大。在儿童患者中,B超检查相对简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要注意操作时的体位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二)增强CT
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明确胰腺坏死的范围、程度,有无胰腺周围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实质的强化情况,坏死区域无强化。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儿童应尽量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以减少辐射危害。
四、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无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并发症,对液体复苏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分,或APACHEⅡ评分≤8分,或CT分级为A、B、C。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有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和(或)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分,或APACHEⅡ评分>8分,或CT分级为D、E。其中器官衰竭主要依据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来判断,包括呼吸、循环、肾脏、肝脏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指标。例如,呼吸衰竭表现为氧合指数<300;循环衰竭表现为收缩压<9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等因素来评估病情及制定诊疗方案,因为妊娠会影响机体的生理状态,进而影响胰腺炎的表现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