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入眼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成因有眼球前后径过短和遗传等,轻度远视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可能受影响,中度、高度远视远、近视力均下降且易视疲劳,屈光度数为正;近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因有环境和遗传等,主要表现远视力下降近视力相对好,屈光度数为负,眼部检查有相应表现,儿童远视需关注视觉发育等,老年远视会有老视现象,近视患者各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及影响。
一、定义与成因
远视: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轻度远视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引起,这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婴幼儿的眼轴相对较短,多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远视,若父母存在较高度数的远视,子女遗传的概率相对较高。
近视:近视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主要成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原因,比如学生长时间看书、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等,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导致晶状体变凸,屈光能力增强,进而引发近视;遗传方面,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视力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患者远视力一般正常,近视力可能受影响,会出现视近模糊,需要将目标放远些才能看清;中度远视患者远、近视力均下降;高度远视患者远视力明显下降,近视力也差,而且由于经常需要调节眼睛来视物,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头痛等。
近视: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模糊,而近视力相对较好,能看清近处物体。但长时间近视不矫正,也可能出现视疲劳症状,尤其在近距离用眼时间较长时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眼位外斜等情况。
三、屈光状态
远视:远视眼的屈光度数为正值,例如+1.00D到+6.00D不等,度数越低,远视程度越轻,度数越高,远视程度越重。
近视:近视眼的屈光度数为负值,比如-1.00D到-10.00D及以上,度数越低,近视程度越轻,度数越高,近视程度越重。
四、眼部检查表现
远视:验光检查时呈现远视屈光状态,眼底检查可能发现视乳头较小、色红等表现,婴幼儿时期可能存在眼球较小的情况。
近视:验光检查为近视屈光状态,眼底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出现眼底豹纹状改变、视乳头颞侧弧、黄斑部色素紊乱等病变。
五、对生活的影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远视:儿童生理性远视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屈光矫正,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等。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视力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在儿童用眼过程中,要引导其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和姿势,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对于远视儿童来说,也有助于视觉发育的正常进行。
老年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远视度数可能会有所变化,出现老视现象,即看近困难,需要佩戴老花镜来辅助近视力。老年远视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防止视疲劳加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眼部健康状况的变化。
近视患者:儿童近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眼轴进一步延长,加深近视度数。青少年近视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等(角膜塑形镜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佩戴)。成年人近视除了影响日常视物外,高度近视还可能存在一些眼底病变的风险,如视网膜脱离等,所以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风险的行为。女性近视患者在孕期和哺乳期也要注意眼部的护理和检查,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眼部产生一定影响;男性近视患者要根据自身近视情况合理选择职业等,比如一些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可能需要谨慎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