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由急性未愈迁延等致病因引发,有局部(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和全身(头痛面部胀痛、乏力记忆减退)症状,通过鼻内镜、鼻窦CT诊断,非药物干预有鼻腔冲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抗生素,手术适用于规范药物无效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过敏体质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鼻窦炎的定义与病因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其病因包括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鼻腔内病变(如鼻息肉、变应性鼻炎等)、微生物感染以及全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不同年龄人群病因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成人则更多与鼻腔局部病变相关。
二、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因鼻窦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长期鼻塞可能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
流涕:可为黏脓涕,儿童不会擤鼻涕,可能表现为鼻涕倒流至咽部。
嗅觉减退:炎症累及嗅区黏膜可导致嗅觉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对气味反应不敏感。
2.全身症状
头痛或面部胀痛:不同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部位有差异,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易烦躁等。
乏力、记忆力减退:成人可能较为明显,儿童则可能影响学习注意力。
三、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情况,如窦口是否有堵塞、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儿童检查时需在合适镇静或麻醉下进行以保证检查顺利。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病变范围等,是诊断慢性鼻窦炎的重要依据,儿童进行CT检查需注意辐射防护,权衡检查必要性与辐射风险。
四、慢性鼻窦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鼻腔冲洗
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儿童可使用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冲洗时注意体位,避免呛咳。
频率:一般每天1-2次。
2.改善生活方式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需注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饮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儿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五、慢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轻水肿作用,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儿童使用时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2.黏液促排剂:可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改善纤毛功能,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3.抗生素:仅在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如存在脓涕、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按照药敏试验和年龄、体重选择合适药物,避免滥用。
六、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规范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窦骨壁病变等)的患者。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若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才考虑手术,手术方式需根据儿童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2.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儿童术后家长需协助做好鼻腔护理,关注儿童术后恢复情况,如有无出血、疼痛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七、特殊人群的慢性鼻窦炎注意事项
1.儿童
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鼻腔冲洗等。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鼻塞是否影响呼吸、流涕情况是否加重等,定期带儿童复诊。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鼻腔冲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相对较安全,但要注意操作时的力度和体位,避免引起不适或加重基础疾病。
3.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患慢性鼻窦炎时,要更加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药物治疗中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进行针对性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