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主要因素有:支气管、肺疾病中COPD最常见,还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脊柱畸形、胸膜粘连等;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其他因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危险因素。
支气管、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COPD会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引起反复的气道炎症,使肺组织破坏,肺功能逐渐下降。长期的肺部病变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肺动脉压力升高。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COPD的风险增加,而CO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发展为慢性肺心病。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反复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的人群,需警惕COPD及后续可能发展为慢性肺心病的情况。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可导致气道狭窄。若病情长期控制不佳,也会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肺血管,导致肺动脉高压。儿童哮喘患者如果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成年后也可能增加慢性肺心病的发病风险。在儿童时期就要注重哮喘的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
其他如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尘肺)等:支气管扩张会破坏支气管结构,引起反复感染和气道阻塞;重症肺结核可导致肺组织广泛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这些疾病都可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慢性肺心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严重的脊柱侧凸、后凸畸形:这些畸形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运动,导致肺组织受压,通气功能受限。长期的胸廓畸形会使肺顺应性降低,影响气体交换,进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例如,一些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可能逐渐出现肺部功能的异常,增加慢性肺心病的发病几率。对于这类患者,在生长发育阶段就要密切关注肺部功能的变化。
胸膜广泛粘连、胸廓成形术后:胸膜广泛粘连会限制胸廓的扩张,胸廓成形术会改变胸廓的正常结构,两者都可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进而引发慢性肺心病。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栓塞可由血栓、脂肪、空气等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栓塞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慢性肺心病。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骨折患者等有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需注意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会逐渐引起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慢性肺心病。这类患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其他因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歇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增加慢性肺心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肥胖人群更容易患此综合征,进而增加慢性肺心病的发病几率。肥胖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肺功能下降,更容易患慢性肺心病。在性别方面,虽然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不同性别在一些相关疾病的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女性在某些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与男性不同,但总体对慢性肺心病的发病影响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是慢性肺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引起气道炎症,促进COPD等疾病的发生。缺乏运动、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长期接触工业废气、粉尘等)也会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增加慢性肺心病的发病几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有助于降低慢性肺心病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