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有多种表现,腹痛是突出症状,位于上腹部可向多部位放射,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特点;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有消化不良、脂肪泻等表现,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有糖尿病及低血糖等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部分患者有腹部包块,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有轻至中度黄疸,由胰腺头部病变致胆道梗阻引起,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儿童患者表述可能相对不精确,需更细致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腹痛相关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者发生慢性胰腺炎导致腹痛的风险较高,因为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损伤胰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出现腹痛症状;高脂饮食也可能诱发腹痛发作,高脂食物摄入后会促进胰液大量分泌,增加胰腺负担,易诱发炎症发作导致腹痛。
病史:有急性胰腺炎病史者,后续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出现腹痛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急性胰腺炎病史者,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会逐步破坏胰腺组织结构,导致胰腺功能逐渐受损,引发慢性炎症,出现反复腹痛。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表现
消化不良: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对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障碍更为明显。
脂肪泻:粪便量多,色浅,有油滴,呈恶臭状。这是因为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减少,不能充分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酯,导致脂肪未被完全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因为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无法满足儿童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表现会更明显,如持续高脂、高蛋白饮食会进一步加重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负担,使消化不良等症状加剧。
病史:有慢性胰腺炎长期病史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情况通常较严重,胰腺组织持续受损,外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消化不良、脂肪泻等表现会逐渐加重。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相关表现
糖尿病相关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由于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血糖调节紊乱。
低血糖表现:在疾病后期,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这是因为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除了胰岛素分泌不足,还可能存在胰高血糖素等调节激素的异常,当血糖偏低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升高血糖。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时,若发生糖尿病,会严重影响其生长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对身体发育和健康影响更大;出现低血糖时,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精神萎靡等与成人不同的症状,需特别关注。
生活方式:本身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后,血糖控制更困难,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干扰血糖的稳定,例如继续酗酒、不规律饮食等都会加重血糖的异常波动。
病史:慢性胰腺炎病史较长的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相对较重,糖尿病及低血糖等表现会更典型和严重,因为胰腺组织长期受损,内分泌功能逐步丧失。
腹部包块
特点: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包块,多为增大的胰腺或胰腺假性囊肿等。包块质地、大小因病情而异。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包块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包块,可能提示病情较严重,因为儿童胰腺组织相对娇嫩,病变发展相对较快但形成明显包块的情况相对成人少。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包块出现概率与病因相关,如长期酗酒者胰腺病变进展可能更容易形成包块。
病史:有长期慢性胰腺炎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者,腹部包块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因为胰腺反复炎症刺激会导致组织增生、假性囊肿形成等情况,进而出现包块。
黄疸
特点:多为轻至中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主要是由于胰腺头部纤维化或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胰腺炎出现黄疸相对少见,若出现黄疸,提示胆道梗阻情况较明显,需要及时评估病情。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若出现黄疸,说明胆道梗阻情况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胰腺病变累及胆道相关。
病史:慢性胰腺炎病史长且有胰腺头部明显病变者,黄疸发生概率高,因为胰腺头部病变更容易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出现黄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