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胃寒有消化系统(不同年龄有不同表现,如儿童食欲不振、成年人胃脘隐痛等,均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等)和全身(怕冷、精神倦怠等)症状,可通过饮食(选温性、易消化食物,忌寒凉食物)、生活方式(注意保暖、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中医理疗(艾灸选中脘穴等、推拿按摩如补脾经等)调理。
一、脾虚胃寒的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脾虚胃寒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小儿正常的食欲应是对食物有积极的渴望,而脾虚胃寒的儿童可能对吃饭缺乏兴趣,进食量少。成年人则可能出现胃脘部隐痛,疼痛性质多为隐隐作痛,且喜温喜按,即按压或热敷胃脘部时疼痛可缓解。对于女性,在经期或受寒后,这种胃脘部疼痛可能会加重,因为女性生理特点使得其在经期身体较为虚弱,受寒后更易影响脾胃功能。
2.消化功能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食后腹胀明显,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脘部胀满不适。还可能有大便溏稀,大便不成形,质地较软,次数可能增多,尤其是儿童,脾虚胃寒时大便溏稀情况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下注肠道导致。
(二)全身症状
1.怕冷表现:脾虚胃寒者普遍有怕冷的症状,儿童可能比正常儿童更易感觉寒冷,表现为穿衣服比同龄孩子多,冬天手脚容易冰凉;成年人则是怕冷,天气稍凉就会感觉寒冷,尤其是胃脘部和背部容易怕冷。
2.精神状态:脾虚胃寒可能导致精神倦怠,儿童可能表现为活泼程度降低,不爱玩耍;成年人则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缺乏活力。
二、脾虚胃寒的调理
(一)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
温性食物:对于各个年龄段都适合食用温性食物来温中散寒,如生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适当食用生姜,儿童可以将生姜切末煮粥,成年人可以用生姜泡水喝。红枣也是很好的温性食物,儿童可以吃红枣煮粥,成年人可以煮红枣桂圆汤。
易消化食物: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小米粥易于消化,儿童和成年人都适合,儿童可以煮小米粥,成年人可以在小米粥中加入南瓜等食材增加营养。山药也是健脾的好食材,山药可以做成山药粥,儿童和成年人都适合食用,山药能健脾益胃,帮助改善脾虚的状况。
2.饮食禁忌:
寒凉食物: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淇淋,儿童食用后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虚胃寒加重;成年人经常吃冰淇淋也会影响脾胃功能。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也应禁忌,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食用生冷食物更容易引起脾胃不适,成年人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同样会损伤脾胃阳气。
(二)生活方式调理
1.保暖方面
不同人群:儿童要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腹部着凉容易影响脾胃,所以要给儿童穿肚兜保护腹部,脚部要穿暖和的鞋子;成年人要注意胃脘部和背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胃脘部和背部受寒。
生活习惯: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需要10-12小时,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成年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2.运动锻炼
适合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儿童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由家长带领在平坦的地方散步,较大的儿童可以进行慢跑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成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脾胃功能,每天练习一段时间太极拳对脾虚胃寒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运动频率:儿童每天可以进行1-2次散步等运动,每次15-30分钟;成年人每周可以进行3-5次太极拳练习,每次30分钟左右,坚持运动有助于改善脾虚胃寒的状况。
(三)中医理疗调理
1.艾灸
穴位选择:可以选择中脘穴、足三里穴等。中脘穴是脾胃的募穴,艾灸中脘穴可以温中健脾;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脾胃功能。对于儿童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一般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距离皮肤2-3厘米;成年人艾灸时可以适当增加温度,但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为宜。
艾灸频率:儿童可以每周艾灸2-3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成年人每周可以艾灸3-4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长期坚持艾灸对脾虚胃寒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2.推拿按摩
推拿手法:对于儿童,可以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推拿,如补脾经,补脾经的手法是用拇指螺纹面在儿童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每次推100-300次;揉板门,板门穴在儿童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揉板门,每次揉100-200次。成年人可以自己进行腹部的顺时针按摩,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顺时针按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
推拿频率:儿童的小儿推拿一般每周进行2-3次;成年人腹部按摩可以每天进行1-2次,长期坚持推拿按摩对脾虚胃寒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