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引发咳嗽,急性多因感染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神经末梢,慢性与多种因素致气道长期炎症、分泌物增多及反应性增高等有关,其他如呼吸道感染、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也可引起咳嗽,可从病史、症状表现、辅助检查鉴别支气管炎咳嗽,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患支气管炎咳嗽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支气管炎与咳嗽的关系
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咳嗽是支气管炎常见的症状之一。急性支气管炎往往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或少量黏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则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一)急性支气管炎引发咳嗽的机制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病原体侵袭支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支气管黏膜的神经末梢,引发咳嗽反射,以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引起支气管炎症反应,促使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刺激咳嗽感受器,从而产生咳嗽症状。
(二)慢性支气管炎引发咳嗽的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气道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气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亢进,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同时气道的慢性炎症会使气道反应性增高,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咳嗽。此外,慢性炎症还会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进一步加重咳嗽症状。
二、其他可能引起咳嗽的情况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可累及咽喉、气管等部位,也会引起咳嗽,一般症状相对较轻,除咳嗽外,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在表现上有所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通常没有明显的咳痰增多(早期可能为少量白痰)等支气管炎的典型分泌物增多表现。
(二)肺炎
肺炎也会导致咳嗽,肺炎患者的咳嗽往往较为剧烈,可伴有发热、咳痰,痰液的性质和量因肺炎的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细菌性肺炎可能咳脓痰,病毒性肺炎可能咳白痰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影,与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同(支气管炎胸部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咳嗽,通常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及凌晨咳嗽较为明显,患者多有过敏史,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呈阳性,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哮喘进行抗炎、平喘等治疗,而支气管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祛痰、止咳等。
(四)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由于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咳嗽,这种咳嗽多在进食后尤其是平卧后加重,还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可协助诊断,与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
三、鉴别支气管炎引起咳嗽的要点
(一)病史方面
了解患者有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史、吸烟史、接触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史等。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且每年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近期出现咳嗽,伴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大。
(二)症状表现方面
观察咳嗽的特点,包括咳嗽的时间、频率、咳痰情况等。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有咳痰,而单纯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咳痰相对不明显;肺炎引起的咳嗽伴有发热、咳痰较明显且可能有不同性质的痰液;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明显;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与进食及体位有关。
(三)辅助检查方面
血常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血常规可正常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细菌感染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
胸部X线或CT检查: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肺炎则有相应肺部炎症浸润影;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部CT多无异常,但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可阳性;胃食管反流病胃镜等检查可发现食管病变等。
四、不同人群支气管炎咳嗽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可能更为频繁,且由于儿童气道较窄,咳嗽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喘息等症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较为常见,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如果儿童咳嗽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
(二)老年人
老年人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导致痰液潴留,加重感染。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支气管炎发作时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老年人在患病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咳嗽时可适当拍背协助排痰,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支气管炎咳嗽时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此时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如果咳嗽症状较重,需要用药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