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病因包括母体、胎盘脐带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胎心率异常、胎动异常等,可通过胎心监测等诊断,急性和慢性窘迫处理不同,孕妇、胎儿及特殊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
母体因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是重要原因,如孕妇患有严重心肺疾病、重度贫血等,导致胎盘灌注不足。例如孕妇患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时,向胎盘供应的血氧减少,可引起胎儿缺氧。
胎盘、脐带因素: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真结等脐带异常,会影响脐带血循环,导致胎儿供血供氧受阻;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胎盘异常也会造成胎儿急性缺氧。比如脐带绕颈过紧时,脐带血管受到压迫,血流受阻,胎儿血氧供应中断。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
母体因素:孕妇长期偏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使胎盘血流减少,胎儿获得营养和氧气相对不足。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血管痉挛,胎盘血供减少,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及氧供。
胎儿因素:胎儿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畸形等,也可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比如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氧供情况。
二、临床表现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
胎心率异常:胎心率是反映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指标,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急性缺氧初期胎心率加快,超过160次/分钟;随后胎心率减慢,小于110次/分钟,可出现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
胎动异常:缺氧初期胎动频繁,继而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例如在缺氧早期,胎儿会通过增加胎动来试图摆脱缺氧状态,表现为胎动次数明显增多,但随着缺氧加重,胎动逐渐减弱,次数减少,直至消失。
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时会排出胎粪,使羊水污染。根据污染程度分为3度,Ⅰ度为浅绿色,常见于胎儿慢性缺氧;Ⅱ度为黄绿色,提示胎儿急性缺氧;Ⅲ度为棕黄色,稠厚,此时胎儿情况往往较为危急。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
胎动减少: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方法,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慢性缺氧时胎动逐渐减少,孕妇自觉胎动较以前明显减少。
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在宫内生长速度缓慢,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范围。例如通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若连续多次检查发现其值低于孕周正常均值的2个标准差,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生长受限,与慢性缺氧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有关。
胎盘功能减退:通过检测孕妇尿雌三醇、血清胎盘生乳素等指标可评估胎盘功能,慢性缺氧时这些指标会出现异常,提示胎盘向胎儿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
三、诊断
胎心监测:连续监测胎心率及胎动情况,结合宫缩图等,能够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变化,如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有助于判断胎儿宫内是否存在窘迫。
超声检查:可观察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及胎心监护等项目,综合评估胎儿宫内情况。例如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满分为10分,8-10分为无急慢性缺氧,4-7分为可能有急慢性缺氧,0-3分为有急慢性缺氧。
胎儿头皮血pH测定:通过胎儿头皮血pH测定,了解胎儿酸碱平衡状态,若pH小于7.20,提示胎儿有酸中毒,存在宫内窘迫。
四、处理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
一般处理:孕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吸氧,提高母体血氧含量,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病因治疗:如尽快解除脐带受压,若为脐带脱垂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为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等。
尽快终止妊娠: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及窘迫程度等决定分娩方式。若宫口未开全,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分娩。
慢性胎儿宫内窘迫
一般处理: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改善胎儿氧供。积极治疗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
期待疗法:适用于孕周小、胎儿肺不成熟的情况,尽量延长孕周,期间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如通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监测等,若胎儿情况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孕周已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较好,应考虑终止妊娠,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孕妇因素:孕妇自身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在孕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几率。
胎儿因素:胎儿自身的畸形、心血管系统异常等情况,使其更容易出现宫内窘迫。对于存在胎儿异常的孕妇,要加强产前监测,一旦发现胎儿有宫内窘迫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整个孕期,胎儿的健康状况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密切追踪,如超声、胎心监测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等):高龄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孕妇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例如除了常规的超声、胎心监测外,可能还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胎盘功能等指标。同时,高龄孕妇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