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肺疾病与肺栓塞在疾病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慢性心肺疾病包括COPD等,起病隐匿、病程长,影像学有相应表现,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肺栓塞由栓子阻塞肺动脉致,症状多样,影像学检查有特点,治疗包括一般、抗凝、溶栓及手术等。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心肺疾病:是一类缓慢进展的心肺系统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例如COPD主要是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进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长期可累及心脏,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多种因素,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最常见的栓子是血栓,通常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发病机制主要是血栓等栓子堵塞肺动脉,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后负荷加重,严重时可引起右心衰竭,同时影响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导致低氧血症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心肺疾病
症状:起病隐匿,病程长,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逐渐下降。例如COPD患者常反复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呈脓性;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在劳累时出现,逐渐加重,严重时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还可伴有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等。不同年龄的慢性心肺疾病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更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患者相对少见,但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慢性心肺疾病,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表现。
肺栓塞
症状: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胸痛,可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等。不同性别患者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妊娠女性发生肺栓塞时需特别警惕,因为妊娠本身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
体征:呼吸系统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发绀等;循环系统体征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等。
三、辅助检查区别
影像学检查
慢性心肺疾病
胸部X线:COPD患者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晚期可出现肺透明度增加,肋间隙增宽,横膈低平,心脏悬垂狭长等肺气肿表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X线可见右下肺动脉干增宽,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等。
胸部CT:对于COPD可显示气道壁增厚、黏液阻塞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胸部CT可更清晰显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等情况,还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显像正常,即“不匹配”现象。
血液检查
慢性心肺疾病
血常规:COPD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反映长期缺氧导致的红细胞增多。
血气分析: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晚期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肺栓塞
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排除肺栓塞有重要价值,若D-二聚体正常,且临床可能性低,可基本排除肺栓塞;但D-二聚体升高无特异性,很多情况如炎症、创伤、手术等均可导致其升高。
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栓塞患者可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不如慢性心肺疾病导致右心衰竭时显著,可用于鉴别肺栓塞和慢性心肺疾病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
四、治疗原则不同
慢性心肺疾病
稳定期治疗:主要是避免危险因素,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等;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祛痰药(如氨溴索等);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非常重要,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氧疗的流量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氧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积极改善通气,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
肺栓塞
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复发。
溶栓治疗: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如出现休克或低血压等情况,在有溶栓禁忌证被纠正后可考虑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但溶栓有出血等风险。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对于病情危重、溶栓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