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在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儿童常见食欲不振、体型偏瘦等;成年人有消化不适、乏力等;老年人易食少腹胀、肢体浮肿等。调理包括饮食上选合适食物、避生冷油腻等;生活方式上儿童保证睡眠、适度活动等,成年人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等,老年人作息规律、适度轻柔运动等;中医特色调理有推拿按摩如儿童补脾经等,艾灸如儿童艾灸足三里等。
一、脾虚的症状
(一)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常见食欲不振,不想吃饭,体型可能偏瘦,面色萎黄,容易腹胀,大便稀溏且次数增多,还可能伴有精神倦怠、容易疲倦、睡觉不安稳等表现。比如一些家长发现孩子长期吃饭量少,形体较同龄人瘦弱,大便不成形。
成年人:消化系统方面可能有胃脘部胀满不适,尤其是进食后更为明显,大便或溏或黏腻不爽,还可能出现乏力、气短、精神萎靡等情况,女性可能会有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等;男性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老年人:脾虚时消化功能更弱,易出现食少,稍微进食多点就腹胀,大便干结难解但又不是真正的干结,是一种虚性的便秘,还可能有肢体浮肿,尤其是下肢,畏寒怕冷等表现,因为老年人阳气渐衰,脾虚后更易阳虚。
(二)常见典型症状
消化功能相关:脾胃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出现纳呆(食欲不佳)、腹胀,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则会产气增多,出现嗳气、反酸等,大便异常,如溏泄或者便秘(虚秘)。
全身表现:气血生化不足,全身失于滋养,所以会有乏力、气短、面色无华等,中医讲“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可能出现肢体倦怠,活动耐力下降。
二、脾虚的调理
(一)饮食调理
食物选择:
儿童:可多吃山药,山药性平,能健脾益胃,可做成山药粥,易于消化吸收;薏米也是健脾利湿的好食材,但儿童食用需注意量,可煮成薏米粥,不过薏米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较严重的儿童要适当减少食用频率;南瓜也是不错的选择,蒸着吃或者煮粥都可以,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成年人: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类可健脾,煮粥食用;红枣能健脾养血,可每天吃几颗红枣,或者煮粥时放些红枣;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做鲫鱼豆腐汤;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适合脾虚且有气血不足表现的成年人,可炖着吃。
老年人:粳米、山药、莲子等是适合的食材,粳米煮粥容易消化;莲子能健脾止泻、养心安神,可与粳米一起煮成莲子粳米粥;鸡肉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吃些清蒸鸡肉。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苦瓜、西瓜等,这些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虚;也要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
(二)生活方式调理
儿童:保证充足睡眠,儿童生长发育旺盛,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功能,一般学龄前儿童保证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9-11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晒太阳有助于阳气生发,促进脾胃功能,但要注意避免暴晒;避免过度劳累,玩耍时间要适度,防止耗伤正气。
成年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夜间11点前入睡较好,因为夜间是阳气潜藏、脾胃修复的时间;适度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减轻压力,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高压状态会影响脾胃的气机运行。
老年人: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每天6-8小时睡眠;适度轻柔运动,如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不宜过快,以微微出汗为宜,可促进胃肠蠕动;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足部,老年人阳气弱,脾胃更易受寒,腹部保暖可防止寒邪伤脾,足部保暖通过经络也能影响脾胃功能。
(三)中医特色调理
推拿按摩:
儿童:家长可学习小儿推拿手法,如补脾经,位置是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每天推100-300次;摩腹,以肚脐为中心,手掌顺时针摩腹,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但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皮肤。
成年人:可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是健脾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用拇指按揉,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捏脊,从长强穴(尾骨端)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每天捏1-2次,每次3-5遍,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老年人:可按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用手掌根顺时针按揉中脘穴,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按揉脾俞穴,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让家人帮助按揉,每次每侧10-15分钟,能健脾和胃。但老年人皮肤较松弛,按揉时力度要适中。
艾灸:
儿童:可艾灸足三里、中脘穴等,艾灸时要注意距离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一般距离皮肤3-5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周2-3次,艾灸能温阳健脾,但儿童皮肤娇嫩,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成年人:艾灸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胃俞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这些穴位能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2-3次。
老年人: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艾灸关元穴能温补阳气,健脾固本,每次艾灸20-30分钟,每周1-2次,老年人阳气虚,艾灸有助于补充阳气,改善脾虚。但艾灸时要注意防火,避免在有易燃物附近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