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等的病理状态,发病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有关,表现为不同程度气短等,影像学有相应表现,诊断结合多方面,治疗包括多方面;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致积气,多因肺部病变等,起病急有胸痛等表现,影像学可助诊,治疗依情况,两者在定义、发病、表现、影像、诊断鉴别、治疗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相应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肺气肿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肺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有关,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可促使蛋白酶产生增多或抗蛋白酶产生减少,导致肺组织弹性纤维被破坏,肺泡持续扩张。例如,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肺部,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平衡。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的男性相对更易患肺气肿,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气胸
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多因肺部组织破裂,气体漏入胸膜腔所致,常见原因有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肺结核等)、外伤等。当肺组织存在病变时,如肺气肿患者的肺大疱破裂,就容易引发气胸。
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外伤导致的气胸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肺部基础疾病相关的气胸,长期吸烟的男性因肺气肿患病率相对高,所以相对更易出现由肺气肿引发的气胸。
二、临床表现
肺气肿
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会逐渐加重,稍一活动甚至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还可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咳嗽多为长期、反复的干咳或少量黏液痰。
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使呼吸困难等症状更加复杂。女性患者在肺气肿发病过程中,若合并妊娠等特殊情况,会加重呼吸负担,影响病情。
气胸
起病急骤,患者突然出现一侧胸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少量气胸时,症状可能较轻;大量气胸时,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绀、冷汗、休克等表现。
各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类似,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胸廓弹性较好,少量气胸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患者发生气胸时,往往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要密切观察。
三、影像学表现
肺气肿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减少或稀疏。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表现为肺组织密度减低,肺泡壁变薄、破坏,肺大疱形成等。
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肺气肿可能因生长发育特点,在影像学上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结构进行判断。
气胸
胸部X线检查显示患侧胸腔积气,肺组织受压萎陷,向肺门方向收缩,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CT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气胸的程度,如肺组织压缩的比例等,还可发现肺部基础病变,如肺气肿、肺大疱等。
儿童气胸在影像学上可能因胸廓弹性好,积气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仔细鉴别;老年患者气胸可能同时合并其他肺部病变,影像学表现需综合分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气肿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等进行诊断。肺功能检查显示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结合影像学等可诊断为肺气肿。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鉴别,支气管哮喘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常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等症状,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可呈阳性;支气管扩张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和咯血,影像学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诊断时需考虑各自特点,儿童患者诊断时要排除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等疾病;女性患者要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诊断的影响。
气胸
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典型的气胸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鉴别,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一般不会突然出现大量气胸相关的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表现,且影像学特征不同。
儿童气胸诊断时要注意与先天性肺大疱破裂等疾病区分;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气胸诊断的干扰,如同时有肺气肿时,气胸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仔细鉴别。
五、治疗原则
肺气肿
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吸入、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对于严重的肺气肿患者,可考虑肺移植等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调整方案,儿童患者康复治疗要注重安全性和适合儿童的方式;老年患者药物治疗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气胸
治疗根据气胸的类型、积气多少等采取不同措施。少量气胸可卧床休息,吸氧等保守治疗,气体多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肺气肿患者要控制肺气肿进展以减少气胸复发。
儿童气胸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胸腔闭式引流要注意导管的选择和护理;老年患者治疗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操作要谨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