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肺栓塞是产后严重并发症,发病与血液高凝、静脉血流淤滞有关,有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通过血浆D-二聚体测定、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凝、溶栓、手术等,可通过产后早期活动、物理及药物预防,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
一、发病机制
1.血液高凝状态:女性产后体内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显著增加,同时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等抗凝物质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改变凝血系统平衡有关,例如孕激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抗凝物质减少,雌激素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2.静脉血流淤滞:产后产妇活动减少,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此外,子宫收缩压迫盆腔静脉,也会影响静脉回流,使得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生,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呼吸急促,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发绀。
胸痛:可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多与累及胸膜有关;心绞痛样胸痛则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较少见。
晕厥:部分患者可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
2.体征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常超过20次/分钟。
发绀:口唇、甲床等部位可出现发绀。
肺部体征: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循环系统体征: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三、诊断方法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产后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常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无特异性,许多其他疾病如炎症、创伤等也可导致其升高,一般作为筛查指标,若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肺栓塞。
2.影像学检查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能明确血栓的部位、形态、范围等,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之一。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基本正常,即“不匹配”现象。
超声心动图:虽然超声心动图不能直接诊断肺栓塞,但可发现右心负荷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扩大、室间隔左移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止栓子进一步脱落。同时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治疗的基础,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迅速发挥抗凝作用,华法林则需要数天才能达到稳定的抗凝效果,一般在肝素开始应用后的第1-3天加用华法林,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0-3.0并稳定后,可停用肝素。
3.溶栓治疗: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尤其是发病within14天内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但溶栓治疗有出血的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4.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
1.产后早期活动: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进行活动,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早期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如屈伸下肢、翻身等,术后1-2天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床边站立等,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物理预防:可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放气,挤压下肢静脉,加速血液回流;梯度压力弹力袜则利用压力差,从足部到大腿逐渐递减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
3.药物预防: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既往有血栓病史、肥胖、多胎妊娠等,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但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六、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产妇年龄:年轻产妇产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年轻产妇往往对产后活动等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相对较好,但仍需按照预防措施进行管理;而高龄产妇由于自身凝血功能等方面的生理性变化,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更高,更应加强预防,如术后尽早活动、必要时使用药物预防等。
2.性别因素:虽然肺栓塞可发生在男女两性,但女性在产后由于生理上的特殊变化,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女性在产后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殊风险,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监测。
3.生活方式:产后产妇的生活方式对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静脉血流淤滞的风险,应鼓励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活动量。同时,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防止便秘,因为用力排便可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诱发血栓形成。
4.病史因素:对于有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易栓症等病史的产妇,产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极高。这类产妇在产前就应进行相关的评估和干预,产后需加强监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一旦怀疑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