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穿孔是常见外科急腹症,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药物因素及其他如应激、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有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休克表现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基础病、避免滥用药物来预防。
常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可破坏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逐渐被破坏,增加穿孔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十二指肠穿孔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显著增加胃穿孔的发生几率。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是引起十二指肠胃穿孔的最常见原因。溃疡不断侵蚀胃肠壁的组织,当溃疡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穿孔。比如,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局部黏膜受损,若溃疡向深部发展,穿透肌层等,就会引发穿孔;胃溃疡好发于胃角、胃窦小弯等部位,溃疡逐渐加深也可能导致胃穿孔。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会损伤胃肠黏膜。这类药物会抑制体内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缺乏前列腺素会使胃肠黏膜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增加穿孔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等特点,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更需谨慎,因为他们胃肠黏膜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
其他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应激状态下,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影响胃肠的血液循环和黏膜屏障功能,也可能诱发十二指肠胃穿孔。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进而增加穿孔风险;长期吸烟也会影响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自身修复,与十二指肠胃穿孔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临床表现
症状
突发剧烈腹痛:患者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且迅速波及全腹。这种疼痛非常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例如,一位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可能在进食不规律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突然出现上腹部的剧烈疼痛,并很快扩散至全腹。
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穿孔后胃肠内容物刺激腹膜,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
休克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腹腔内大量的刺激性物质被吸收,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发休克。尤其是在穿孔面积较大、穿孔后胃肠内容物漏出较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休克表现。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发生休克的风险可能更高,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这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医生进行腹部查体时,会发现患者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当按压腹部后突然松开手指时,反跳痛明显,而且腹肌紧张,像木板一样硬。这是因为胃肠内容物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的炎症反应。
肝浊音界消失:由于腹腔内有游离气体,X线检查等可发现肝浊音界消失,这对诊断十二指肠胃穿孔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腹部立位X线平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如果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高度提示胃肠穿孔。因为胃肠穿孔后,气体进入腹腔,积聚在膈下,在立位X线平片上可清晰看到膈下的游离气体影。
腹部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穿孔或合并其他复杂情况的患者,腹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的情况,有助于明确穿孔的部位、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例如,对于一些肥胖患者或病情复杂的患者,CT能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
腹腔穿刺:如果腹腔穿刺抽出含有消化液(如黄色、浑浊的液体)或食物残渣等物质,基本可以确诊为胃肠穿孔。通过穿刺可以直接获取腹腔内的液体,根据液体的性状来判断是否存在胃肠内容物的漏出。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穿孔小、腹腔内渗出少的患者。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出;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例如,通过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来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预防感染。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十二指肠胃穿孔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等。单纯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或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情况,通过修补穿孔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胃溃疡穿孔且溃疡较大、有恶变可能或合并幽门梗阻等情况的患者,通过切除部分胃组织来去除病因。手术治疗可以直接修复穿孔部位,清除腹腔内的污染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以及适量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的健康。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减少饮酒量,尤其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会影响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十二指肠胃穿孔的发生风险。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如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促进溃疡的愈合,降低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避免滥用药物:避免长期自行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以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老年人在用药时更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总之,十二指肠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