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方面,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等易引发,心肌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也会增加风险;心血管危险因素里高血压使左心室变化致风险升高,糖尿病干扰电生理稳定性增加风险,年龄增长因心脏退行性变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他因素中吸烟让风险高2-3倍,酗酒超限度发生率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3-4倍且肥胖者更高。
心脏瓣膜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会使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左心房扩大和心肌纤维化等改变,这些病理变化容易引发心房颤动。研究发现,约有30%-40%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会合并心房颤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变的概率增加,老年人群中心脏瓣膜病导致心房颤动的比例也相应升高。
心肌病变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时,心肌组织受到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从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有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10%-20%。在男性冠心病患者中,由于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心房颤动的发生概率也可能相对更高一些。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等病理改变,都容易导致心房电活动的紊乱,引发心房颤动。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可达到20%-50%,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进而影响心房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1.5-2倍。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而且,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
糖尿病
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脏,如引起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代谢紊乱等,这些因素会干扰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升高约2倍。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由于其内分泌等生理特点,心房颤动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特点,但总体来说糖尿病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显著升高。65岁以下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1%,而7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可达到10%左右。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如心房肌纤维化、窦房结功能减退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心房颤动的发生。
其他因素
吸烟与酗酒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炎症反应等,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和电生理环境。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3倍。长期吸烟的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病年龄可能更早,且病情相对更难控制。
酗酒:过量饮酒可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明显增加。有调查显示,每周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超过140g,女性超过70g),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间歇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波动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3-4倍。在肥胖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由于肥胖本身也是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其心房颤动的发生概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