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壁膨出、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在解剖位置与定义、症状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老年女性易患且育龄女性多与妊娠分娩相关,长期腹压增加会加重病情,有相关病史者需密切关注盆底情况定期检查。
阴道后壁膨出:是阴道后壁的支持结构出现问题,阴道后壁向阴道口膨出,通常与直肠关系密切,当直肠阴道隔的筋膜等组织受损时,直肠可能随阴道后壁膨出。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其发生主要与妊娠、分娩造成的子宫支持结构损伤,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衰老导致的盆底组织退化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差异
阴道前壁膨出:轻度阴道前壁膨出可能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时可出现阴道口有块状物脱出,伴有排尿异常,如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加,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因为膨出的阴道前壁可能压迫尿道和膀胱,影响正常排尿功能。
阴道后壁膨出:轻度阴道后壁膨出可能无症状,中重度时可感觉阴道口有块状物脱出,还可能出现排便困难,需用力屏气才能排便,这是因为膨出的阴道后壁可能压迫直肠,影响直肠的正常排空功能。
子宫脱垂:患者自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在行走、体力劳动等腹压增加时肿物脱出明显,卧床休息时可缩小或消失。随着脱垂加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卧床休息后缓解。重度子宫脱垂常伴有膀胱和直肠膨出,进而出现排尿、排便异常等相应症状。
检查诊断差异
阴道前壁膨出: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医生可发现阴道前壁呈半球形隆起,触之柔软,向上推挤膨出的阴道前壁时,肿物可缩小。同时可结合排尿相关检查,如尿流动力学检查等,评估膀胱功能情况。
阴道后壁膨出:妇科检查时可见阴道后壁呈半球状bulge向阴道外突出,肛诊时可触及向阴道突出的直肠,以此明确诊断。
子宫脱垂:妇科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医生会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进行分度,如Ⅰ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型为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宫颈;Ⅱ度轻型为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为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同时还会评估盆底组织的损伤情况等。
治疗原则差异
阴道前壁膨出:轻度阴道前壁膨出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以缓解症状。对于中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来修复受损的支持结构,恢复阴道前壁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阴道后壁膨出:轻度阴道后壁膨出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改善症状,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治疗,如阴道后壁修补术,修复受损的直肠阴道隔等支持结构,恢复阴道后壁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子宫脱垂: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轻度子宫脱垂可采用盆底肌锻炼和子宫托治疗。盆底肌锻炼同前,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器具。对于重度子宫脱垂或有症状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曼氏手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封闭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女性由于盆底组织退化,更易发生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育龄女性多与妊娠、分娩相关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会加重这三种情况的发生发展。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盆腔手术史、多次分娩史等,需更加密切关注盆底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子宫脱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