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出血的原因包括解剖结构因素(肛管后方肛尾韧带伸缩性差、承受压力大,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便秘因素(排便用力致肛管压力大、肠道环境改变致肛裂反复出血)、外伤因素(机械性外伤、腹泻刺激致肛管皮肤受损)、感染因素(肛管局部感染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其他因素(肛门括约肌痉挛影响血液循环、性激素影响肛管皮肤弹性)。
一、解剖结构因素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发病与肛管局部解剖结构有关。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伸缩性差、且肛管后方承受压力大,因此肛裂好发于肛管posterior正中部位,此处皮肤裂开后就会导致大便时出血,通常为鲜红色,量一般不多,便血特点是排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由于肛管发育等情况不同,发生肛裂出血的概率可能有差异,比如幼儿若存在排便困难等情况,也可能因过度用力排便引发肛管皮肤裂伤出血;老年人可能因肠道蠕动慢,便秘发生率高,相对更易出现肛裂出血。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盆腔压力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肛裂出血风险。
二、便秘因素
1.便秘导致排便用力:长期便秘的人,大便干结,排便时需要用力努挣,这会使肛管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肛管皮肤撕裂,从而引起出血。例如,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很少摄入膳食纤维、饮水不足的人,很容易发生便秘,进而引发肛裂出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挑食、不爱吃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容易便秘;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更易出现便秘情况。在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也容易便秘,增加肛裂出血风险。
2.便秘引起肠道环境改变:长期便秘使肠道内毒素等堆积,可能会影响肛管局部的血液循环等,进一步不利于肛管皮肤的修复,导致肛裂反复出血,形成恶性循环。
三、外伤因素
1.机械性外伤:肛门局部受到外力的机械性损伤,比如异物损伤、肛门检查时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肛管皮肤破裂出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接触外伤因素的概率不同,比如从事某些特殊职业,需要经常接触尖锐物品等,就更容易发生肛门机械性外伤。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其将小玩具等塞入肛门,以免造成外伤导致肛裂出血。
2.腹泻刺激:频繁腹泻时,粪便刺激肛管皮肤,也可能导致肛管皮肤受损出血。一些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人,容易出现腹泻,若腹泻频繁,就可能引发肛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中,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肠道感染等出现腹泻进而导致肛裂出血;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脆弱,也可能因肠道菌群失调等出现腹泻情况。
四、感染因素
肛管局部的感染,如肛窦炎等,炎症蔓延可累及肛管皮肤,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易感性不同,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肛管局部感染;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也较易出现肛管感染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的人,更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增加肛裂出血的风险。
五、其他因素
1.肛门括约肌痉挛: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括约肌痉挛,会使肛管压力增高,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肛管皮肤缺血、脆弱,容易在排便时破裂出血。例如,一些精神紧张的人,可能会出现肛门括约肌痉挛情况;患有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也可能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导致痉挛和肛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中,精神紧张的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但儿童若因生活环境改变等精神紧张,也可能引发肛门括约肌痉挛进而导致肛裂出血;老年人若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更易出现肛门括约肌痉挛相关问题。
2.性激素影响:有研究发现,雌激素缺乏可能会影响肛管皮肤的弹性等,导致肛裂出血风险增加。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相对更易发生肛裂出血;而男性一般受性激素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