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形成受机械性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机械性因素中便秘致干硬粪便机械损伤肛管皮肤;解剖因素里肛管齿状线以下区域及前后位特点易致损;感染因素中肛窦炎等感染蔓延使肛管皮肤韧性降;其他因素包含肛门内括约肌痉挛致肛管压力高及外伤如异物、检查不当致肛管皮肤破裂,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因素影响下有不同肛裂发生风险。
一、机械性因素
(一)便秘相关
1.成因及影响:便秘是肛裂形成的常见重要因素。便秘患者排便时,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会对肛管皮肤产生强烈的机械性损伤。尤其是长期便秘的人群,粪便持续压迫肛管,使得肛管皮肤容易出现撕裂。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便秘患者发生肛裂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为干结粪便的反复机械刺激,使得肛管皮肤的防御屏障受损,进而导致肛裂的形成。
2.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便秘的影响,但一般来说,长期不良排便习惯的人群,如儿童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出现便秘,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也易便秘,这些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因便秘导致的肛裂。
二、解剖因素
(一)肛管解剖结构特点
1.肛管齿状线以下的区域特点:肛管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相对固定,弹性较差。在排便时,肛管需要扩张以通过粪便,而该区域的解剖特点使得其在受到粪便冲击时更容易受损。肛管的前后位血液供应相对薄弱,尤其是后正中线处,这一区域在排便时承受的压力较大,是肛裂的好发部位。有解剖学研究发现,肛管后正中线处的血管分布较少,组织相对脆弱,所以当受到粪便的机械性损伤时,此处更容易形成肛裂。
2.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儿童肛管发育尚不完善,肛管皮肤等组织相对娇嫩,更易因解剖结构特点而在排便时受损引发肛裂;老年人由于肛管组织的生理性退变,也可能因肛管解剖结构的改变而增加肛裂发生风险。
三、感染因素
(一)肛窦炎等感染的影响
1.感染引发机制:肛窦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蔓延至肛管周围组织。肛窦位于肛管齿状线处,呈口袋状,容易积存粪便和细菌,若发生感染,炎症可向肛管皮肤蔓延,导致肛管皮肤的炎症反应,使肛管皮肤的韧性降低,容易破裂。例如,当肛窦发生炎症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肛管皮肤,使得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在排便时就容易发生撕裂而形成肛裂。
2.不同性别、年龄的易感性:一般来说,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肛窦炎等感染,但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老年人免疫力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对更易发生感染相关的肛裂;而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感染相关肛裂的显著不同,但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会影响感染发生几率,如不注意肛周清洁的人群更易出现肛窦炎等感染进而引发肛裂。
四、其他因素
(一)肛门内括约肌痉挛
1.痉挛导致的损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会使肛管压力增高。当肛门内括约肌持续痉挛时,肛管处于紧张状态,排便时干硬粪便通过肛管会对痉挛状态下的肛管皮肤产生更强烈的挤压和撕裂作用。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因局部炎症刺激等原因导致肛门内括约肌痉挛,从而增加了肛裂形成的可能性。
2.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精神紧张的人群,神经调节可能导致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发生几率增加,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间接促使肛裂形成。
(二)外伤因素
1.外力损伤情况:异物损伤、肛门检查时的操作不当等外伤都可能导致肛管皮肤破裂。比如在进行肛门指诊等检查时,如果操作粗暴,就可能损伤肛管皮肤,若损伤未得到及时修复,就有可能发展为肛裂。另外,一些外来的异物进入肛门直肠,也可能造成肛管皮肤的机械性损伤。
2.特殊人群的外伤风险:儿童由于好奇可能将异物塞入肛门,增加了外伤导致肛裂的风险;老年人肛门周围组织相对脆弱,在进行肛门相关操作时更需注意避免外伤,否则易引发肛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