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供血不足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发作部位多在胸骨后等,性质为压榨性等,不稳定型持续时间更长)、心悸(可自觉心跳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呼吸困难(活动或休息时出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不典型症状有胃肠道症状(易被误认消化系统疾病)、牙痛(部位不固定且牙齿无病变)、肩背部疼痛(酸痛等且不同年龄人群情况不同)。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等部位。年龄、性别因素会有一定影响,比如老年患者胸痛放射部位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胸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可能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发生胸痛的风险,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胸痛症状。
2.发作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一般持续3-5分钟。如果是不稳定型心肌供血不足,胸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可达10-15分钟,甚至更长。
(二)心悸
1.表现形式: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心律不齐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出现心悸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心肌供血不足有关,表现为活动后心悸加重;老年人出现心悸可能与心律失常等心肌供血不足继发的心脏节律异常有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悸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喝咖啡等可诱发心悸,有心肌供血不足基础疾病的人群心悸症状更易出现。
(三)呼吸困难
1.发生情况:在活动时出现,如快走、爬楼梯等,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发生。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因为儿童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肺部淤血,影响呼吸。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肌供血不足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症状可能相对较重。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心肌供血不足时呼吸困难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中,肥胖、缺乏运动等会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呼吸困难的风险,有心肌疾病病史的人群呼吸困难症状更易出现。
二、不典型症状
(一)胃肠道症状
1.表现: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老年患者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混淆。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对胃肠道症状和心肌供血不足症状的感知。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与心肌供血不足症状相互影响,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警惕胃肠道症状可能是心肌供血不足的不典型表现。
(二)牙痛
1.特点:牙痛部位不固定,牙齿本身无明显病变。年龄较大的人群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警惕心肌供血不足,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易引发心肌供血不足。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对疼痛的感知,导致牙痛被误判。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不良可能掩盖心肌供血不足的牙痛表现,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出现牙痛时要考虑心肌供血不足的可能。
(三)肩背部疼痛
1.表现:肩背部酸痛、胀痛等,疼痛部位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点。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肩背部疼痛很少由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多与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关;成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人群,肩背部疼痛要考虑心肌供血不足的可能;老年人肩背部疼痛更需排查心肌供血不足,因为其血管老化等因素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姿势改变等可能影响肩背部疼痛与心肌供血不足的关联判断。生活方式中,长期伏案工作等导致肩背部肌肉劳损的情况,可能掩盖心肌供血不足的肩背部疼痛表现,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肩背部疼痛要高度警惕心肌供血不足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