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盆腔炎有全身发热、乏力及局部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症状;慢性盆腔炎有全身低热、疲倦不适及局部下腹部坠胀疼痛、月经异常、不孕、白带增多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患,有盆腔炎病史者慢性盆腔炎易复发。
一、急性盆腔炎的症状
1.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轻时可能为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有一半以上的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因为炎症消耗身体能量,以及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导致。
2.局部症状
下腹部疼痛:疼痛是急性盆腔炎最主要的局部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会加重。疼痛的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可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腹部疼痛。例如炎症累及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量比正常情况增多,质地可能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盆腔内的黏膜组织,导致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炎症细胞浸润等因素使得分泌物性状发生改变。例如急性盆腔炎时,宫颈管、子宫内膜等部位的黏膜受到炎症影响,分泌功能亢进,从而出现脓性分泌物增多的情况。
性交痛:在性交过程中,由于盆腔充血以及性交时的机械刺激,会引起下腹部疼痛加重,导致性交痛。这是因为炎症使得盆腔内的组织处于敏感状态,性交时的动作会刺激这些敏感的组织,引发疼痛。
二、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1.全身症状
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2-37.5℃左右,相较于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发热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这是因为慢性炎症持续刺激机体,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对较缓和,所以发热程度多为低热。
疲倦、不适:患者经常感到身体疲倦、不适,这种不适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消耗身体能量,并且炎症对身体各系统的慢性影响导致患者整体状态不佳。
2.局部症状
下腹部坠胀、疼痛:疼痛为间歇性,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会加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盆腔组织处于充血、粘连等病理状态,当劳累时身体抵抗力下降,盆腔充血加重;性交时盆腔组织受到刺激;月经前后盆腔充血等因素都会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症状加重。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这是因为慢性盆腔炎累及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和脱落。例如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使得子宫内膜的面积增大,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同时炎症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经期延长。
不孕:慢性盆腔炎可能会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等,从而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导致不孕。据相关研究,慢性盆腔炎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约有一定比例的不孕患者是由于慢性盆腔炎引起输卵管病变所致。
白带增多:白带量较平时增多,但一般质地相对较稠,可能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盆腔内的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炎症导致阴道和宫颈的局部环境改变,使得白带的性状发生变化。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盆腔炎的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育龄期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等因素,更容易发生盆腔炎,症状可能相对更典型;而老年女性发生盆腔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局部症状也可能被其他老年疾病所掩盖,需要更加仔细地鉴别诊断。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经期不注意保健等,更容易患上盆腔炎,出现相应的症状,所以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盆腔炎的发生。对于有盆腔炎病史的人群,慢性盆腔炎更容易复发,需要更加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