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是由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病变,有多种病因,临床表现为指甲外观改变和可能的症状感受,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有外用和系统药物治疗,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等措施预防,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灰指甲的定义与病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直接接触真菌感染者、自身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病迁延不愈、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导致脚部环境潮湿利于真菌滋生、指甲受到外伤等。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患病相对较少,但若有手足癣病史也可能累及指甲;女性由于常穿高跟鞋、美甲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生活中不注意足部卫生、多汗的人更易患灰指甲。
二、灰指甲的临床表现
1.指甲外观改变:指甲可能变色,如变白、变黄、变黑等;甲板可能增厚、变形,变得粗糙不平,表面失去光泽,还可能出现甲分离,即指甲与甲床逐渐分离等情况。不同真菌感染可能表现略有差异,皮肤癣菌感染常表现为甲板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酵母菌感染多表现为甲床红肿、甲板变质等。
2.症状感受:一般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等不适,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轻度的压痛,影响手指或脚趾的正常功能,比如影响手部精细动作或走路时的舒适度等,尤其在穿鞋子时可能会有挤压不适。
三、灰指甲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指甲的外观改变等临床表现初步怀疑甲真菌病。
2.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取病甲碎屑进行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辅助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
真菌培养:将病甲碎屑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能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不同真菌培养出的菌落形态等有差异。
四、灰指甲的治疗方法
1.外用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病甲面积较小的情况。常用的有阿莫罗芬搽剂等,它可以渗透进入甲板发挥抗真菌作用,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使用才能看到效果。
2.系统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多个指甲受累的情况,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功能影响等风险,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并且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等不同,用药禁忌和风险不同,比如有严重肝病患者可能不适合使用某些系统抗真菌药物。
五、灰指甲的预防措施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清洗双脚,勤换袜子,选择透气的鞋子,尤其是在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的鞋袜,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2.避免接触真菌:尽量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个人物品,去公共泳池、浴室等场所时注意做好防护,防止间接接触感染真菌。
3.积极治疗手足癣等皮肤疾病:自身若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病要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蔓延至指甲引起灰指甲。
4.注意指甲保护:避免指甲受到外伤,如做家务时戴手套保护指甲,美甲时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减少对指甲的损伤和刺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灰指甲相对较少,若患病多与手足癣蔓延有关,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相对安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方法,如病情较轻可先尝试温和的外用药物治疗,且需要在家长严格监护下使用药物,密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2.孕妇:孕妇患灰指甲时,由于孕期特殊生理状况,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一般优先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并且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等方面的护理。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灰指甲时要更加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灰指甲的治疗和预后,在治疗灰指甲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外用药物可能更适合,并且要注意观察药物使用后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