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剧烈运动使心脏需氧增加、强烈情绪波动致激素分泌影响心脏供血;病理性因素中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冠心病会因斑块致冠脉狭窄、心律失常的快速或缓慢性继发代偿性心率过快引发心肌缺血,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贫血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快跳动,均会导致心肌缺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影响情况有别。
一、生理性因素
(一)运动与情绪方面
1.运动影响:当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输出量以满足机体需求,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心率过快,若本身存在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的潜在情况,就可能诱发心肌缺血。例如,进行高强度的短跑、快速跳绳等运动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伴随心前区不适等心肌缺血相关表现。
2.情绪因素:人在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波动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比如在面临重大考试、激烈争吵等情境时,一些人可能出现心率过快并感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情绪的敏感度不同,年轻人可能因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更容易出现情绪相关的心率过快及心肌缺血表现;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的心血管基础问题,情绪波动时更易诱发。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粥样硬化斑块会使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减少。当心脏负荷增加时,如发生心律失常使心率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就会引发心肌缺血。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率明显增快,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男性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更易因冠心病出现心率过快心肌缺血情况;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也会增加相关风险。
2.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减少,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以心房颤动为例,心房无序的颤动不能有效地收缩和舒张,心室率往往增快,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心肌缺血相关表现,尤其是本身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导致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更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继发心率过快代偿:某些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脏每分钟搏动次数过少,为了满足机体基本需求,身体会反射性地使心率加快,这种代偿性的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当窦性心律过慢时,可能出现心率代偿性增快,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二)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增快。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还会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等,导致心肌缺血。患者除了心率过快外,还可能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少年患者可能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心率过快心肌缺血,而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的风险依然存在。
2.贫血: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保证机体氧供,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血液循环量,从而导致心率过快。此时心脏耗氧量增加,而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差,心肌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应,就会发生心肌缺血。例如重度贫血患者,常表现为心慌、气短,活动后胸闷加重等心肌缺血相关表现。儿童贫血可能因生长发育快、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进而出现心率过快心肌缺血;成年女性可能因月经过多等原因导致贫血,增加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