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脑瘫发生风险,需从孕期保健预防、围生期预防、新生儿期及婴儿期预防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孕期要合理营养、避免感染、谨慎用药、定期产检;围生期要减少早产、避免难产产伤、保障新生儿呼吸通畅;新生儿期及婴儿期要预防感染、合理喂养、定期体检监测发育、避免头部受伤;有特殊情况的年轻人在生育准备阶段更要严格遵循相关预防措施。
一、孕期保健预防
1.合理营养摄入:孕妇在孕期应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B族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孕妇缺乏维生素B12等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风险,进而与脑瘫发生相关,所以孕期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瘦肉、豆类等。
2.避免感染:孕期要预防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孕妇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若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脑瘫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的几率会显著增加,所以孕期做好防护以避免感染至关重要。
3.谨慎用药:孕妇用药需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药物。例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在孕期使用不当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期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如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位异常等,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胎儿健康发育。
二、围生期预防
1.减少早产风险:采取措施降低早产发生率,早产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孕妇应注意孕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有早产高危因素应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如卧床休息、药物抑制宫缩等。
2.避免难产和产伤: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程,尽量避免难产情况发生。对于有难产风险的孕妇,可考虑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等,以减少胎儿因缺氧、产伤等导致脑瘫的风险。例如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长时间缺氧可能引起脑损伤,增加脑瘫发生几率。
3.保障新生儿呼吸通畅: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通畅。若新生儿出现窒息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减少因缺氧对脑部造成的损伤,降低脑瘫发生可能性。
三、新生儿期及婴儿期预防
1.预防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感染。要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脐带残端护理等,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一旦新生儿发生严重感染,可能引发脑炎等疾病,进而导致脑瘫,所以严格的新生儿感染预防很关键。
2.合理喂养:保证婴儿充足合理的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营养和健康以保证乳汁质量;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奶粉并正确冲调喂养。充足的营养供应有助于婴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婴儿脑部发育,增加脑瘫发生风险。
3.定期体检及发育监测:新生儿期后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婴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如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育。一旦发现发育迟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干预和康复评估,早期干预对于降低脑瘫带来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在婴儿3个月、6个月等关键时期进行发育监测,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避免头部受伤等意外伤害:在婴儿期要注意保护婴儿头部,避免头部受到撞击等意外伤害。婴儿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但头部控制能力较弱,所以要为婴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如使用合适的婴儿床、避免高处物品坠落等,防止头部受伤导致脑部损伤引发脑瘫。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孕期有特殊高危因素(如孕妇有糖尿病等)的年轻人,在其自身的生育准备阶段更要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比如有家族遗传脑瘫病史的人群,更应在孕前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和相关检查,孕期密切监测胎儿情况,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加强发育监测和护理等,因为这类人群自身或家族的特殊情况增加了后代患脑瘫的风险,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和严格地执行各项预防举措来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