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增多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变化致排卵期白带增多,妊娠期因激素升高致白带增多;病理性因素有阴道炎症(如细菌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症(急、慢性宫颈炎)、盆腔炎症、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不同病因有不同表现及好发人群。
一、生理性因素
(一)月经周期相关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排卵期时,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增加,导致白带量较平时增多,且呈透明、拉丝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2-3天,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同年龄女性的月经周期可能因身体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尚不稳定,排卵期白带增多情况可能更常见;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相对规律,但也可能因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出现短暂的白带量变化;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出现白带量的改变。
(二)妊娠期
怀孕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会刺激宫颈和阴道腺体分泌旺盛,导致白带量增多,只要白带颜色、气味正常,没有外阴瘙痒等不适,一般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不同孕周的孕妇,激素水平变化不同,白带增多的程度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孕早期白带开始逐渐增多,孕中期和孕晚期也会持续较多,但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二、病理性因素
(一)阴道炎症
1.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导致白带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气味加重。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期女性相对更易患,因为性生活可能影响阴道内环境平衡。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线索细胞等特征性改变。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白带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伴有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立不安。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女性,因为这些情况容易改变阴道内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假菌丝或芽孢。
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可伴有外阴瘙痒、性交痛等。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马桶等间接传播,各年龄女性均可发病,育龄期女性相对高发。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阴道毛滴虫。
(二)宫颈炎症
1.急性宫颈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白带增多,呈脓性,可伴有下腹坠痛、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多见,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急性宫颈炎。通过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可明确诊断。
2.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白带增多,可为黏液脓性,也可伴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任何年龄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患慢性宫颈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
(三)盆腔炎症
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白带增多,可伴有下腹痛、发热、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多见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盆腔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通过妇科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四)其他妇科疾病
1.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可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导致白带增多,还可伴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多见于30-50岁女性,不同年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概率不同,青春期前较少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不同,白带增多的表现可能有差异。
2.宫颈癌:早期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晚期可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白带呈米泔样或脓性,伴有恶臭,还可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好发于35-55岁女性,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可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