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可从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做好饮食管理及采取隔离措施等方面入手。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相关重症;要注重手卫生和口腔卫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少去公共密集场所;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均衡且卫生;患病儿童需隔离至症状消失1周左右,密切接触者要观察症状。
一、接种疫苗
1.适用人群及意义: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措施之一。EV71疫苗主要针对由EV71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降低相关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为该年龄段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且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注意个人卫生
1.手卫生:
儿童方面:家长要教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儿童的手部皮肤相对娇嫩,容易沾染各种病原体,通过规范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等病原体经手进入口腔等感染途径。例如,每次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冲洗至少20秒,这能充分清洁手部的各个部位,包括手指缝、指甲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成人方面:在照顾儿童或处理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时,成人也应注意手卫生,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儿童。
2.口腔卫生:
儿童: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饭后漱口,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在家长帮助下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等,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的环境。
成人:如果与儿童密切接触,自身也要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将自身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儿童。
三、环境卫生
1.居住环境: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一般建议每天开窗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儿童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的机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注意通风时的保暖,避免儿童着凉。例如,在冬季可以选择在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通风,同时可以将儿童转移到其他房间或用衣物等适当保暖。
家居清洁: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玩具、家具扶手、婴儿车把手等。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但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儿童接触到过量的消毒剂而造成伤害。对于玩具等可清洗的物品,可以定期用肥皂水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公共环境: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人员嘈杂的商场、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佩戴口罩等。因为在这些公共环境中,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容易传播,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感染。
四、饮食管理
1.儿童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为儿童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苹果、橙子、菠菜等)、优质蛋白质食物(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和免疫系统构建的重要物质基础。
注意饮食卫生:给儿童提供的食物要新鲜、干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比如,生冷的瓜果要洗净去皮后再给儿童食用,尽量不给儿童食用街边小摊上的不洁食物,防止因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疱疹性咽峡炎。
2.成人饮食:成人自身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从而更好地照顾儿童,避免因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而增加儿童感染的风险。同时,成人在准备儿童食物时也要注意遵循饮食卫生等原则。
五、隔离措施
1.患病儿童隔离:当儿童患上疱疹性咽峡炎时,要让其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一段时间(一般建议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患病儿童在发病期会排出病毒,接触其他儿童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引起更多儿童感染。在隔离期间,要注意对患病儿童的用品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等处理。
2.接触者观察:与患病儿童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儿童,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症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