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前需进行男女双方基本检查及排卵监测相关检查。男性检查包括精液常规、生殖系统超声、传染病检查;女性检查有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输卵管通畅检查及传染病、血常规等检查。排卵监测有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监测、B超监测卵泡发育。不同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人群检查侧重点不同。
精液常规检查:通过分析精液的量、颜色、酸碱度、精子密度、活力、形态等指标,了解男性的生育能力。一般来说,正常精液量应在2-7毫升,pH值在7.2-8.0,精子密度应≥15×10/ml,前向运动精子(a级+b级)应≥32%,正常形态精子应≥4%。这对于评估男性的生殖功能至关重要,若精液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少精、弱精、畸形精子症等问题影响人工授精的成功几率。
生殖系统超声检查:了解睾丸、附睾、精索等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形态,排查是否存在睾丸发育不良、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病变。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观察精索静脉的情况,一般精索静脉内径>2mm就可能存在曲张问题,对人工授精的影响较大。
传染病检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影响人工授精后的妊娠及胎儿健康,需要明确患者是否携带相关病原体,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女性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了解子宫的形态、大小、内膜厚度及双侧卵巢的基础卵泡数目、形态等。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一般在排卵前应达到8-12mm左右利于胚胎着床。同时通过超声可以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一般在月经来潮第2-5天检查,用于评估卵巢的基础内分泌功能,判断卵巢储备功能及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例如FSH>10-20IU/L可能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会影响人工授精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情况。
输卵管通畅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输卵管通液术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输卵管通液术相对简便,但准确性稍差;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输卵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了解输卵管是否存在阻塞、粘连等问题。如果输卵管不通畅,精子和卵子无法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人工授精就难以成功。一般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该项检查,检查前需排除阴道炎、宫颈炎等急性炎症。
传染病及血常规等检查:同样需要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了解女性的基本身体状况,确保身体处于适合进行人工授精的状态,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贫血等问题影响妊娠。
排卵监测相关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女性在早晨醒来后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体温,绘制基础体温曲线。一般排卵后体温会升高0.3-0.5℃,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可以大致了解排卵时间,但准确性相对有限。
排卵试纸监测: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来预测排卵时间。当排卵试纸出现强阳性时,提示即将在24-48小时内排卵。但该方法受个体差异影响,准确性也不是绝对的。
B超监测卵泡发育: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通过B超监测卵泡的大小、形态及生长速度,一般卵泡发育到18-25mm时为成熟卵泡,即将排卵。通过连续的B超监测可以准确掌握排卵时间,以便选择合适的人工授精时机。例如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B超监测卵泡发育是确定排卵时间的重要手段,能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检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如果基础情况较好,可能重点关注排卵监测和基本的生殖系统检查;而年龄较大的女性,尤其是超过35岁的女性,除了常规检查外,更要重视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需要更早采取相应措施或考虑其他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夫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各项检查,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生殖功能。对于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要重点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因为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