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运动不能自愈但适当运动有助于病情控制,适当运动有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等益处,运动时儿童、老年、孕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等且要循序渐进,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运动计划来辅助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一、适当运动的益处
1.维持关节活动度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规律运动可以保持脊柱、髋关节等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例如,对于年轻患者,适当的有氧运动和关节功能锻炼能防止脊柱因炎症而发生粘连、僵硬,维持脊柱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运动有助于维持骨盆及髋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因疾病导致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有研究表明,坚持特定的关节活动操的患者,其关节活动度下降的速度明显慢于不运动的患者。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保持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通过运动可以纠正不良姿势对关节的影响,比如通过拉伸运动改善脊柱的曲度,缓解因长期伏案等导致的脊柱僵硬情况。
2.增强肌肉力量
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运动可以增强腰背部、臀部等相关肌肉的力量。年轻患者肌肉力量较强,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更好地稳定关节,减轻关节的负担;老年患者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适当的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跌倒等风险。以男性患者为例,进行抗阻训练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对脊柱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从病史角度,对于有较长病程的患者,肌肉萎缩往往较为明显,运动可以延缓肌肉萎缩的进程,通过渐进式的力量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
3.改善全身健康状况
运动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无论男女、不同年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增加心肺耐力。对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良好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减轻疾病带来的疲劳感。例如,游泳是一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非常友好的运动,它在水中浮力的作用下,患者关节所受压力小,同时又能锻炼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
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运动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状态等,虽然目前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运动的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患者: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方式和强度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对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对抗性运动,选择一些温和的、有助于关节活动度维持和肌肉力量逐步增强的运动,如儿童版的关节伸展操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运动时要注意安全。运动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选择低强度、平稳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要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老年患者骨骼强度相对较低,一旦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等更严重的问题。同时,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运动。
女性患者孕期:孕期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要格外谨慎。在孕期前三个月,由于胎儿着床不稳定等因素,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运动;孕中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如孕妇瑜伽中的简单伸展动作,但要避免腹部受压等情况;孕晚期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对胎儿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2.运动方式的选择
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筋动作等)和力量训练(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等,但要注意强度适中)。不同运动方式对病情的改善侧重点不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种运动方式结合进行。例如,每周可以安排几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搭配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柔韧性训练和少量的力量训练。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运动强度要以运动后不引起明显的关节疼痛加重、身体过度疲劳为宜。如果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等情况,说明运动强度可能过大,需要调整运动方案。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不能使疾病自愈,但能起到辅助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