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陈旧性肛裂是病程超3个月、裂口深且常累及括约肌、伴“肛裂三联征”的病症,病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临床表现有疼痛、便血、瘙痒、排便困难等,诊断靠肛门视诊、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对不同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群影响及应对各有特点。
一、定义
重度陈旧性肛裂是肛裂发展到较严重阶段的一种病症。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而重度陈旧性肛裂通常是指病程较长,一般超过3个月,裂口较深,常累及到肛门括约肌,局部形成慢性溃疡,并且可能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等“肛裂三联征”的情况。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中青年人群,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生活、工作等因素导致排便异常等情况相关。儿童也可能发生肛裂,但发展为重度陈旧性肛裂相对较少见,儿童肛裂多与大便干结、排便用力等有关,若未能及时处理,也可能逐渐发展,但相对成人来说进程可能有所不同。
2.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生活阶段,如女性妊娠期,由于盆腔压力增大,影响肛周血液循环等,可能会增加肛裂发生及发展为重度陈旧性肛裂的风险;男性如果有不良排便习惯等也容易罹患。
3.生活方式:长期便秘是重要诱因,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容易撑裂肛管皮肤。此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发生概率增加,进而增加肛裂发生风险。还有一些人有不良排便习惯,如排便时久蹲看书、看手机等,延长排便时间,使肛管受到持续压力,也易引发肛裂并向重度陈旧性肛裂发展。
4.病史因素:有急性肛裂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就容易发展为重度陈旧性肛裂。比如急性肛裂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保持肛门清洁、缓解便秘等,裂口反复受到粪便刺激,炎症持续存在,就会逐渐形成慢性溃疡,出现括约肌痉挛等情况,进而成为重度陈旧性肛裂。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具有周期性。排便时由于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产生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逐渐缓解,这一过程称为肛裂疼痛周期。而且由于是重度陈旧性肛裂,疼痛往往更为明显和持久。
2.便血:便血程度不一,一般便血较少,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手纸上有鲜血。这是因为肛裂溃疡面受到粪便摩擦等导致出血。
3.瘙痒:由于裂口溃疡面分泌物或肛腺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不适,常导致患者搔抓,进一步加重肛周皮肤损伤。
4.排便困难: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排便,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进一步干结,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四、诊断方法
1.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肛门视诊可以直接看到肛管皮肤的溃疡情况,是否有“肛裂三联征”等表现,能够初步判断是否为重度陈旧性肛裂。
2.直肠指诊:一般来说,重度陈旧性肛裂患者进行直肠指诊时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但可以了解肛管内的大致情况,排除其他直肠疾病。不过由于疼痛较明显,对于重度陈旧性肛裂患者可能需要在适当镇痛措施下进行。
3.肛门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肛裂的深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重度陈旧性肛裂,并与其他肛门直肠疾病相鉴别。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提示
1.儿童:儿童患重度陈旧性肛裂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其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肛裂部位的刺激。同时要注意保持肛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排便情况和肛周表现。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重度陈旧性肛裂时,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温水坐浴等缓解症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3.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常伴有肠道蠕动减慢等情况,发生重度陈旧性肛裂时,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治疗上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如通过饮食调节、坐浴等缓解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进一步的手术等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预防因便秘等引发的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