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脊柱炎有多种表现,包括晨僵(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病史影响其作为疾病活动表现)、腰背部疼痛(隐匿起病,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外周关节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脊柱活动受限(随病情进展,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进展)、关节外表现(包括眼部、心脏、肺部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
一、晨僵
表现: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时出现腰背部、骶髂部等部位的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强直脊柱炎患者均可出现晨僵,但青少年患者可能晨起僵硬感相对更为明显,且可能因晨起僵硬影响日常的穿衣、翻身等活动。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久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晨僵症状,而适当活动后可改善。
病史影响:有强直脊柱炎病史的患者,晨僵是疾病活动的一个常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晨僵可能会逐渐频繁和加重。
二、腰背部疼痛
表现:疼痛多为隐匿起病,最初可表现为下腰部、骶髂部的隐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疼痛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夜间痛较为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睡眠。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腰背部疼痛可能起始于腰骶部,疼痛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部分青少年可能以臀部疼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中老年患者腰背部疼痛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因病情进展而疼痛加剧,且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其他问题,加重疼痛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弯腰劳作、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可能诱发或加重腰背部疼痛,而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适当的腰背肌锻炼有助于缓解疼痛。
病史影响:有强直脊柱炎病史的患者,腰背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区域可能会向上蔓延,累及胸背部等部位。
三、外周关节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受累较为常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例如髋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膝关节受累时可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较多见,且可能多关节受累,而中老年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较少,但一旦受累,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过度运动、关节受伤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外周关节症状加重,合理运动、保护关节有助于减少外周关节受累的发生。
病史影响:有强直脊柱炎病史的患者,外周关节受累是病情活动的一种表现,若病情控制不佳,外周关节受累的概率会增加,且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等严重后果。
四、脊柱活动受限
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脊柱的活动度逐渐受限,早期可能表现为弯腰、转身等活动不灵活,后期可发展至脊柱僵硬、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肺功能等。例如患者可能难以完成弯腰系鞋带、转身查看身后情况等动作,严重时脊柱呈强直状态,头部前伸,不能平视前方。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脊柱活动受限的进展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较早出现脊柱畸形;中老年患者脊柱活动受限可能因病情长期发展而逐渐加重,但进展速度相对青少年可能较慢。
生活方式:长期固定姿势、缺乏脊柱活动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脊柱活动受限的进展,而坚持脊柱功能锻炼,如游泳、广播体操等,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
病史影响:有强直脊柱炎病史的患者,脊柱活动受限是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病史越长,脊柱活动受限的可能性越大,程度可能越重。
五、关节外表现
眼部症状:约25%的强直脊柱炎患者可出现眼部受累,如葡萄膜炎、虹膜炎等,表现为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
心脏受累:少数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传导阻滞等心脏病变,一般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
肺部表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肺部病变,如肺上叶纤维化,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关节外表现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患者眼部受累相对较多见,而中老年患者心脏、肺部等受累的概率可能随病史延长而增加。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可能会加重关节外表现的发生和发展,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关节外表现的发生风险。
病史影响:有较长病史的强直脊柱炎患者发生关节外表现的可能性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