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态、心脏体征和肺部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利钠肽、血常规、生化等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其他检查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检查中的表现和参考值等有差异。
一、体格检查
(一)一般状态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有无发绀等。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口唇及甲床发绀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力衰竭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表现更不典型。
(二)心脏体征
1.心率和心律:心率增快是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等。
2.心脏杂音:可能闻及心脏瓣膜区的杂音,如二尖瓣反流时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3.奔马律: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三)肺部体征
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湿性啰音可从肺底逐渐累及全肺。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肺部体征可能因基础肺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老年患者基础肺功能下降,可能湿性啰音出现相对不典型。
二、实验室检查
(一)利钠肽检测
1.脑钠肽(BNP):血浆BNP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一般来说,BNP<100pg/mL时不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BNP在100-400pg/mL之间需结合临床情况判断;BNP>400pg/mL时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等因素影响,参考值可能相对调整。
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的诊断价值与BNP相似。NT-proBNP<300pg/mL时不支持心力衰竭;在300-1500pg/mL之间需结合临床;>1500pg/mL时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同样,不同年龄患者参考值有差异,儿童患者的利钠肽水平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儿童特定的正常范围。
(二)血常规
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贫血的判断标准不同,儿童有其自身的贫血诊断标准范围。
(三)生化检查
1.肝功能:可了解有无肝淤血等情况,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可能升高。老年患者肝功能减退的风险相对较高,检查时需关注基础肝功能情况。
2.肾功能:评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患者肾功能状况。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存在肾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异常,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肾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其特定的肾功能评估标准。
3.电解质: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因使用利尿剂等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和处理需综合考虑。
三、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1.心影大小:可观察心影是否扩大,心力衰竭时心影多呈普大型等扩大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心影大小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心影相对比例与成人不同。
2.肺血管改变:可见肺淤血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影增大等。老年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可能影响X线表现的判断,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二)超声心动图
1.心脏结构:明确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等。可发现心室扩大、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儿童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考虑其心脏发育特点,不同年龄段儿童心脏结构的正常参数不同。
2.心脏功能:评估射血分数(EF)等指标,EF<50%提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查操作和结果解读需遵循相应的儿童或成人标准。
(三)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CMR在评估心肌组织特性、心肌存活情况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相对价格较高,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四、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等心电图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正常参考值。
(二)运动负荷试验
对于部分心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可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脏储备功能等,但在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不宜进行。在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调整运动方案和监测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