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纤维瘤是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二者在定义性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乳腺癌肿块硬、不光滑等,纤维瘤肿块韧、光滑等;超声等检查表现不同;病理上癌细胞异常,纤维瘤细胞正常;治疗上乳腺癌需综合手术、放化疗等,纤维瘤可观察或手术。
一、疾病定义与性质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周围组织及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特性,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多种病理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等。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与雌激素水平失衡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年女性,是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癌
肿块特点:乳腺内的肿块通常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早期可能可以推动,晚期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部分患者的肿块伴有压痛,但疼痛不是乳腺癌的典型突出表现。
伴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皮肤凹陷像橘子皮)、酒窝征(肿瘤侵犯Cooper韧带导致乳房皮肤局部凹陷);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乳腺癌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乳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进展可能更快;老年患者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但预后也需关注。
乳腺纤维瘤
肿块特点: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一般大小在1-3cm左右,但也有larger的情况,生长缓慢。
伴随症状:通常没有明显的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腋窝淋巴结一般不会肿大。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高压力、饮食不规律的女性,乳腺纤维瘤可能受激素波动影响生长速度略有不同,但一般变化不大。
三、影像学检查区别
乳腺超声
乳腺癌:超声下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钙化灶,纵横比大于1,周边可见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较高。
乳腺纤维瘤:超声下多为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椭圆形,纵横比小于1,内部回声均匀,一般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少量血流信号。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超声检查时,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对于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辅助诊断。
乳腺X线摄影(钼靶)
乳腺癌:可见肿块影,形态多为不规则形,边缘有毛刺,密度较高,有时可见微小钙化灶,钙化灶多呈泥沙样、簇状分布。
乳腺纤维瘤: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般无钙化灶或仅有散在粗大钙化。对于青春期前女性,乳腺组织未发育完全,钼靶检查可能不太适用,因为乳腺组织致密影响图像质量,可选择超声检查为主。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乳腺癌: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形态异常,排列紊乱,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观察到癌细胞的核异型性(核大、深染、核仁明显等)、病理性核分裂象等。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有各自特点,如导管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不突破基底膜等。
乳腺纤维瘤: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纤维组织呈编织状排列,腺管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细胞无异型性,没有侵袭周围组织的表现。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乳腺纤维瘤可能会略有增大,但组织学上仍符合乳腺纤维瘤的特征。
五、治疗原则不同
乳腺癌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病情可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而中晚期可能需要根治性手术。
综合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免疫组化结果等进行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选择上需考虑身体耐受情况等,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对身体机能的过度打击。
乳腺纤维瘤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直径小于1cm)、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变化情况即可。尤其对于年轻未婚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一般变化不大,可继续观察。
手术治疗:当纤维瘤较大(直径大于2cm)、生长较快、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为微创旋切术等,创伤小,恢复快。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可能对乳腺纤维瘤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