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症状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有早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阶段表现,早产儿及有高危因素新生儿易发病,各期有相应症状,护理需密切观察,以降低风险及减轻后遗症。

一、早期警告期症状

1.神经系统表现

对于新生儿来说,此阶段可能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表现。这是因为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嗜睡是由于胆红素影响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新生儿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吸吮反射减弱则与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受胆红素干扰有关。一般发生在生后24-48小时内,多见于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或有高危因素(如溶血病等)的新生儿。

2.生命体征变化

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情况。呼吸暂停是由于胆红素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影响了呼吸的节律和频率;心动过缓则是因为胆红素对心脏传导系统等产生影响,导致心率减慢。这与新生儿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胆红素的影响。

二、痉挛期症状

1.惊厥发作

新生儿会出现频繁的惊厥,多表现为双眼凝视、眼球震颤、面部肌肉小抽动、四肢强直性抽搐等。这是因为胆红素进一步加重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使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例如,双眼凝视和眼球震颤是由于胆红素影响了视觉中枢及眼球运动相关神经的功能;四肢强直性抽搐则是全身神经肌肉受到胆红素毒性作用的结果。一般在生后12-48小时后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已显著升高,多见于未及时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2.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先增高后减低。初期可表现为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这是因为胆红素刺激神经导致肌肉过度紧张;随后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如四肢松软等,这是由于神经细胞受损进一步加重,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这种肌张力的变化与胆红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及神经传导通路的影响密切相关,早产儿在这一阶段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其神经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对胆红素的耐受性更差。

3.发热

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轻度升高。发热的机制可能与胆红素导致的炎症反应等有关,新生儿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在受到胆红素毒性影响后,容易出现体温的波动。

三、恢复期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改善

之前出现的嗜睡、惊厥等症状逐渐减轻。例如,吸吮反射开始恢复,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惊厥发作的频率减少甚至停止。这是因为体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逐渐修复。一般在胆红素水平开始下降后的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对于经过及时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恢复情况相对较好,但仍需要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恢复情况。

2.胆红素水平下降

血清胆红素浓度持续降低,通过监测胆红素水平可发现其逐渐回归正常范围。这是治疗起效的表现,常见于经过光疗、换血等治疗措施后,胆红素代谢逐渐恢复正常,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被有效清除。

四、后遗症期症状

1.神经系统后遗症

手足徐动症:表现为四肢不自主的、无目的、不协调的运动,如手指不停地屈伸、扭转,面部出现怪异表情等。这是由于基底核等神经结构受到胆红素损害后,导致锥体外系功能失调。多见于胆红素脑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新生儿,其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导致了这种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可出现眼球向上转动困难,形成落日眼现象。这是因为胆红素损害了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团或传导通路,影响了眼球的正常运动功能。

听觉障碍: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导致新生儿对声音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这是由于胆红素损害了耳蜗神经等听觉相关的神经结构,影响了听觉信号的传导和处理。

智力发育迟缓:新生儿可能出现智力水平低于同龄儿,表现为认知、语言、运动发育等方面落后。这是因为胆红素对大脑皮层等神经组织的损害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智力发育受到阻碍。

2.牙釉质发育不全

患儿的牙齿牙釉质出现发育异常,表现为牙齿呈绿色或深褐色,牙釉质表面不光滑等。这是由于胆红素在胎儿期影响了牙胚的发育,导致牙釉质的结构和色泽发生改变,多见于有严重胆红素脑病病史的新生儿,其牙齿的这种异常发育与胆红素对牙胚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

对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产儿由于其神经系统等发育更不成熟,更容易受到胆红素的侵害,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相对更高;有溶血病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产生过多,若未及时干预,也极易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表现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及减轻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怎么回事?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是体内胆红素水平严重升高引起的,而造成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如果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或者是内出血、母乳性黄疸等问题,容易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2、胆红素代谢障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可能有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症状。 1、嗜睡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主要以嗜睡为主,新生儿精神状态比较差,长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但是容易唤醒。 2、吸吮无力 由于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新生儿可表现为吸吮无力、喂养困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可起到降低血中胆红素,控制病情的作用。 2、光照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简单、副作用小的特点,一般应用460nm的蓝光照射皮肤即可快速降低血中
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胆红素脑病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主要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中。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由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等部位引起脑神经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宫内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黄疸值超过20一定得核黄疸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黄疸值超过20mg/dl是否一定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要根据是否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析。 正常足月儿黄疸指数应该小于12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黄疸指数达到20mg/dl相对较高,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患儿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且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新生儿胆红
胆红素脑病三个月可逆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一般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此疾病属于不可逆性病变。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若治疗及时,随着胆红素数值恢复正常,患儿症状可逐渐减退,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但是患儿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属于不可逆转的损害,可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影响。 家长平时要注意避免给予患儿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
先天性脑瘫是怎么回事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先天性的脑瘫一般是由于出生前因素或者围生期因素导致的。 1、出生前因素 孕期母亲抽烟酗酒,孕早期宫内感染或者中毒,孕妇长时间或者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辐射,都可能会引起先天性脑瘫。 2、围生期因素 多种原因造成的早产,分娩时出现产伤导致婴儿颅内出血,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胎儿缺氧、脐带绕颈等,还有多种原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婴儿肝功能正常可能发生核黄疸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婴儿肝功能正常是不是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婴儿肝功能正常,但存在生理性黄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使胆红素水平降低,一般不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如果是婴儿的身体较差,存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且存在病理性黄疸,症状严重,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引起脑瘫吗?如果出现脑瘫康复有效吗?
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确实有可能会造成小儿脑性瘫痪。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又被称之为核黄疸,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但是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以后,及时的康复是有效的。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们又称为核黄疸。是指出生一周以内,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是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患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胆红素浸润,一般会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等症状。
胆红素脑病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是指的新生儿时期的胆红素过高,造成胆红素透过脑屏障与神经细胞结合,造成的脑细胞的损伤。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以后,便不可治疗,会遗留比较严重的后遗症。胆红素脑病出现时,会有些比较高的黄疸,出现嗜睡精神不好。随后出现抽搐和兴奋的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些发热。这样的情况缓解以后,会出现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时期的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