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可按解剖学分为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无分流型(无青紫型),按血流动力学分为肺血流量增加、肺血流量减少、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在特定情况出现青紫,右向左分流型出生即有青紫,无分流型因通道或分流异常致病;肺血流量增加型因左向右分流致肺循环血流多,肺血流量减少型因右向左分流或流出道梗阻致肺循环血流少,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型因主动脉缩窄致体循环血流少,不同类型有不同病理机制、年龄性别影响、生活方式关联及病史表现。
一、根据解剖学分类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1.病理机制: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压力,血液从左向右分流,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房间隔缺损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动脉导管未闭女性相对多见。
3.生活方式关联: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方式上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有潜伏青紫表现时更应限制活动量。
4.病史相关:既往无明显发绀病史,在特定情况下出现青紫表现。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1.病理机制: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循环氧合作用,即经异常通道直接分流混入体循环动脉血中,出现持续性青紫,常见于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法洛四联症是由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组成,肺动脉狭窄使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导致右向左分流;大动脉转位则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位置互换,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发自左心室,引起体循环和肺循环异常。
2.年龄与性别影响:出生后即可出现青紫,多见于婴儿期,无明显性别差异。
3.生活方式关联:患儿活动耐力差,生活中需绝对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减少机体耗氧量。
4.病史相关:出生后即有青紫表现,病情相对较重,病史中多有出生后不久出现发绀等表现。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1.病理机制: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肺动脉狭窄是指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通道因先天性畸形产生狭窄,导致右心室排血受阻;主动脉缩窄是主动脉某段发育不良造成管腔狭窄。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肺动脉狭窄可在儿童及成人发病,主动脉缩窄多见于儿童。
3.生活方式关联:根据狭窄程度不同影响活动耐力,轻度狭窄者生活方式影响相对较小,重度狭窄者需限制活动,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4.病史相关:根据具体疾病有不同病史表现,如肺动脉狭窄患儿可能有活动后气促等表现,主动脉缩窄患儿可能有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等体征。
二、根据血流动力学分类
(一)肺血流量增加的先天性心脏病
1.病理机制:由于存在左向右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以房间隔缺损为例,正常情况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存在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血液会向右心房分流,使右心房、右心室血流量增加,进而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
2.年龄与性别影响:房间隔缺损多见于儿童,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多见,动脉导管未闭女性相对多见,不同疾病有其好发年龄和性别特点。
3.生活方式关联:肺血流量增加的患儿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生活中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4.病史相关:可能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如体重增长缓慢等。
(二)肺血流量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
1.病理机制:由于存在右向左分流或流出道梗阻等原因,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常见于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等。法洛四联症中肺动脉狭窄使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右心室压力增高,导致右向左分流,肺血流量明显减少。
2.年龄与性别影响:出生后即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见于婴儿期。
3.生活方式关联:肺血流量减少患儿氧供相对不足,活动耐力差,生活中要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氧耗的情况,保证充足休息。
4.病史相关:出生后即有青紫等表现,生长发育落后,可能有蹲踞等特殊体位表现以缓解呼吸困难。
(三)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
1.病理机制: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管腔狭窄导致体循环血流量减少。主动脉缩窄使主动脉血流通过受阻,远端体循环灌注不足。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
3.生活方式关联:患儿可能出现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等情况,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保证营养供应促进生长发育。
4.病史相关:可能有上肢与下肢血压差异等体征相关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