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等类型。窦性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成人频率超100次/分钟,常见于多种情况)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频率低于60次/分钟,多见于运动员等及多种疾病);房性心律失常有房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P′波等,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和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f波等,常见于多种心脏病且不同年龄病因有差异);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有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QRS波群等,可见于正常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0-250次/分钟等,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年轻人及有基础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等,正常人及多种心脏病等可导致)和室性心动过速(3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等,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及多种情况)。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秒。
2.相关因素及影响:常见于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亢、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也可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的耐受心率不同,儿童基础心率相对较快,若发生窦性心动过速需综合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和病史等因素。
(二)窦性心动过缓
1.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P波形态正常,PR间期正常。
2.相关因素及影响:多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等;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疾病可导致;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也较常见。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窦房结功能有自然衰退的情况,需关注其是否伴有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及基础疾病情况。
二、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1.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有时可呈宽大畸形(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相关因素及影响: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等。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房性期前收缩的原因可能不同,儿童若发生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老年人则需考虑基础心脏疾病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
(二)心房颤动
1.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频率极快的f波,频率350-600次/分钟;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2.相关因素及影响: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病因有所差异,老年人更易因退行性变及基础心脏疾病引发,且心房颤动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增加卒中风险等,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卒中风险等制定管理方案。
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一)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其前或后可有无逆行P′波;P′R间期<0.12秒或R′P′间期<0.20秒;代偿间歇多完全。
2.相关因素及影响: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发生与心脏的电生理异常及基础心脏状况有关,不同年龄人群的处理需结合整体健康情况。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表现: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则QRS波群形态异常;逆行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
2.相关因素及影响: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也可见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儿童若发生需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其发作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四、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期前收缩
1.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通常>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完全。
2.相关因素及影响:正常人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药物中毒等也可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的室性期前收缩原因不同,儿童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等情况,老年人要考虑基础心脏疾病和药物因素等。
(二)室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表现: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钟,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可有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2.相关因素及影响: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心肌病等,也可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病因和预后有差异,儿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需紧急评估和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