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益,可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适合的运动方式有脊柱伸展运动(如猫牛式、站立位脊柱伸展)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走),运动前要热身、评估病情,运动中要适度、避免受伤,运动后要放松、观察身体反应。
一、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益处
(一)维持关节活动度
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脊柱、髋关节等关节的活动度。研究表明,规律进行脊柱伸展运动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脊柱的屈曲、伸展等活动范围较不进行运动的患者能更好地维持。例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猫牛式伸展运动,可促进脊柱的灵活性,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概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青少年患者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可适当增加一些动态的关节活动运动;而中老年患者则更适合相对温和的伸展类运动来维持关节活动度。
(二)增强肌肉力量
1.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患者肌肉力量下降,而运动可以针对性地增强相关肌肉力量。比如进行靠墙静蹲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以及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对于男性患者,由于其肌肉量相对较多,可适当增加一些抗阻类运动来强化肌肉力量;女性患者则可以选择相对柔和但能逐步提升力量的运动方式。
2.不同生活方式患者的运动选择:对于长期久坐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颈部伸展、肩部绕圈等运动来增强颈部和肩部肌肉力量;而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在运动选择上要避免过度加重关节负担,同时注重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如平板支撑等运动对核心肌群的锻炼就很有帮助,但要根据自身关节情况适度进行。
二、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方式
(一)脊柱伸展运动
1.猫牛式:患者双膝跪地,双手撑地,像猫拱背和牛弓背那样交替进行脊柱的伸展与屈曲。吸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向上抬;呼气时,背部拱起,头部下垂。每次持续一定时间,重复多次。这种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尤其对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有积极作用,青少年患者可较为频繁地进行,中老年患者则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频率。
2.站立位脊柱伸展: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向上伸直,然后身体向一侧弯曲,感受脊柱的伸展,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该运动能有效拉伸脊柱两侧的肌肉,对于长期因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活动受限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进行,但要注意运动幅度,以自身舒适为准,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二)有氧运动
1.游泳:游泳是非常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有氧运动。在水中,身体受到浮力的支撑,关节所受压力减小,同时又能进行全身的运动。例如自由泳、蛙泳等,都能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尤其对脊柱、髋关节等关节的活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参与游泳运动,青少年患者可选择在专业的游泳教练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游泳训练,中老年患者则可根据自身游泳基础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和时间,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慢走:慢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方式。患者可以选择在平坦的道路上进行慢走,速度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慢走时间可逐渐从10-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左右。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果患者既往有关节损伤等情况,要注意调整慢走的速度和路程,避免加重关节负担。
三、运动注意事项
(一)运动前准备
1.热身: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动态拉伸,像活动手腕、脚踝、腰部等,让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做好运动准备。不同年龄的患者热身方式和时间可略有不同,青少年患者热身相对容易且可适当延长一些动态热身时间;中老年患者热身要更缓慢,避免因身体柔韧性下降而造成拉伤等情况。
2.根据自身病情评估: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根据自身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果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此时不适合进行高强度运动,而应选择休息为主;如果病情相对稳定,则可以逐步开展适合的运动。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脏疾病等,要先咨询医生意见,评估运动风险后再进行运动。
(二)运动中注意事项
1.适度原则:运动要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明显加剧、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不同性别患者在运动强度把握上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男性患者可能容易过度追求运动强度,要提醒其注意根据自身身体反应调整;女性患者则要避免因担心运动影响体型而过度限制运动强度,要以关节舒适为标准。
2.避免受伤: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受伤。例如进行脊柱运动时,要缓慢进行动作,防止突然的大幅度动作造成脊柱扭伤等情况;进行有氧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慢走而导致膝关节等关节受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青少年患者在运动中要注意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避免因运动过于激烈而受伤;中老年患者则要更加小心谨慎,防止因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摔倒受伤。
(三)运动后注意事项
1.放松活动:运动结束后要进行充分的放松活动,如进行静态拉伸,对运动过的肌肉进行拉伸放松,每次静态拉伸保持15-30秒左右。不同年龄患者放松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青少年患者放松活动相对简单,可快速完成;中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充分的放松时间来缓解肌肉疲劳。
2.观察身体反应:运动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关节是否有异常疼痛、肿胀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休息、冷敷等。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要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因为运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