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约5%-10%有遗传倾向,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是诱因,有肿块、溢液、皮肤改变等表现,可通过超声、钼靶、病理活检检查,手术结合综合治疗,早期预后较好,中晚期差;乳腺增生是良性乳腺病,内分泌失调、情绪因素致病因,有乳房疼痛、肿块等表现,超声等检查,靠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癌变。
一、疾病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多种病理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等,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属于乳腺生理性变化。
二、发病原因
乳腺癌
遗传因素:约5%-10%的乳腺癌有遗传倾向,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等,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不同性别均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女性发病风险更高,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需更密切监测。
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衡与乳腺癌发生相关,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女性在月经紊乱、未生育或晚生育等情况下,激素水平易出现波动,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肥胖、长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乳腺癌发病,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可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增加乳腺癌风险;男性若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因激素代谢等变化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乳腺增生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的重要原因,女性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变化若出现紊乱,如青春期女性激素分泌不稳定、育龄期女性因工作压力等导致内分泌失调,都可能引发乳腺增生,不同性别中女性更易受内分泌因素影响。
情绪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情绪可影响乳腺正常的生理调节,女性在面对生活压力、家庭矛盾等情况时,易出现情绪波动,从而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乳腺癌
乳腺肿块: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男性和女性均可出现,但女性更常见,肿块可在乳房任何部位出现,随病情进展,肿块大小可能变化。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等,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若出现乳头溢液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乳腺癌可能。
乳房皮肤改变:如“酒窝征”,即乳房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外观像橘子皮一样粗糙、凹凸不平,女性更易出现这些皮肤改变症状。
乳腺增生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时不可触碰,具有周期性,一般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女性更为常见,男性也可能出现,但相对较少。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片状或条索状,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可有触痛,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和质地有影响,月经前肿块增大,质地变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
四、检查方法
乳腺癌
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内部结构,可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判断肿块的囊实性等,对女性和男性均可进行检查,尤其适合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等情况的检查,能初步筛选乳腺病变。
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之一,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等,对40岁以上女性相对更有价值,能帮助发现早期乳腺癌,但对于致密型乳腺的女性,其诊断价值可能受限,男性也可进行钼靶检查,但应用相对较少。
病理活检: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男女均可进行病理活检来确诊乳腺癌。
乳腺增生
乳腺超声:可观察乳腺组织的结构,判断是否有乳腺增生的表现,如腺体增厚、回声不均等,对女性和男性均可进行,能辅助诊断乳腺增生。
乳腺钼靶:对于乳腺增生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如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可了解乳腺组织的情况,女性更常通过乳腺钼靶结合超声来辅助诊断乳腺增生。
五、治疗原则
乳腺癌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保乳手术、乳房全切术等,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男女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有相似之处,但需考虑乳房外观等因素对男性患者心理的影响。
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根据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女性和男性在综合治疗的选择上有一定共性,但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可能因性别有所不同。
乳腺增生
心理疏导:对于因情绪因素导致的乳腺增生,需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女性更易受情绪影响,通过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男性也可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相关情绪问题。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女性和男性都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
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等缓解症状,但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女性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药物的影响。
六、预后情况
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若能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但中晚期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且不同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也有差异,男性乳腺癌相对女性乳腺癌预后可能稍差一些,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总体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关键。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良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等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少数症状较重的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也能改善症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女性和男性的预后情况相似,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